北京时间7月5日15时30分,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盐城黄海湿地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
航拍盐城黄海滩涂湿地。 孙华金 摄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其范围主要包括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城市东台条子泥、高泥湿地公园。总面积188643公顷,一期所在的江苏盐城黄海湿地有超过680种脊椎动物和500多种无脊椎动物,包括415种鸟类。
黄海湿地,红滩鹭舞。 孙华金 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后认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是陆地、淡水、海岸和海洋生态系统及动植物群落演变、发展的生态过程的突出代表;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最重要的自然栖息地,从科学和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濒危物种栖息地。位于盐城的一期位置最重要,面积最大、生态系统相对完整,是多种生态学过程交汇区域,对黄(渤)海生态系统具有全局影响,还是世界上最稀有的迁徙候鸟勺嘴鹬、小青脚鹬的存活依赖地,也是中国丹顶鹤的最大越冬地。
盐城黄海湿地是鸟儿的乐园。 孙华金 摄
作为我国第一个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的申遗成功体现了中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保护全球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的大国担当。多年来,地处中国最繁荣的长三角地区的江苏省盐城市确立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让出宝贵发展空间,为鸟类生存留下宁静的栖息地,探索了一条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绿色发展的路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也探索了在生态建设方面与国际组织有效协同,共同保护人类地球家园的新经验。(记者 于从文)
众鸟翔集“起舞弄倩影”。 孙华金 摄
丹顶鹤在黄海滩涂引亢高歌。 孙华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