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论坛即将召开,在厦台籍音乐制作人陈建平的录音棚已完工,即将展开两岸音乐计划,台商宋志平在翔安大宅村的火龙果也很快要迎来大丰收。一周前,632万尾小鱼被放流入厦金海域,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十多天前,厦门五通客运码头全新的三期候船楼启用,为台胞提供更宽敞舒适便利的候船环境。一项项惠台政策,正持续加速释放红利,不断为台胞带来可感的切实利益。
作为大陆对台最前沿、对台工作的“桥头堡”,厦门持续深化落实中央“惠台31条”、福建“惠台66条”和厦门“惠台60条”,目前所有惠台措施均落地见效。市台港澳办表示,我市将广泛听取台湾同胞呼声,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适时推出同等待遇政策升级版,构建涉台服务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在厦台胞的获得感。
惠台礼包
释放对台的巨大善意
同益码头,每天都有运载一箱箱台湾水果和水产品的船在这里靠泊。台湾农业整合行销发展协会厦门办事处主任温仁德从事台湾水果进口十多年,他直言,通过厦门便捷的口岸,台湾水果和水产品已在大陆遍地开花。
海峡论坛为两岸民众带来的商机,日益显现。一船船从台湾而来的水果、水产品,有不少便是往年海峡论坛期间签下的订单。今年1月-4月,厦门口岸台湾水果进口持续保持健康发展态势,进口量达到3.94万吨,同比增长74.7%,货值6642.7万美元,同比增长59.4%,占大陆进口总量的82%,实现“开门红”。
厦门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参加了每一届海峡论坛,他直言:“每届论坛都有实实在在的成果,体现了大陆对台的巨大善意。”
赴台个人游、卡式台胞证、两岸直航、双向投资、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循着海峡论坛十年时间线会发现,历年发布的惠台政策,几乎都已实现。
尽心尽力
扩大两岸民众受益面获得感
事实上,各种惠台政策不只局限在海峡论坛上发布。作为海峡论坛的主会场,厦门始终坚定不移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两岸一家亲”理念,充分发挥独特的对台优势,致力于对台先行先试,多年来不断为在厦台胞台企送出大礼包,便利他们在厦的生活,助力台企发展。去年4月,厦门在全国率先贯彻落实中央“惠台31条措施”,推出“惠台60条”,为台湾同胞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
为推进惠台政策的落细落实,厦门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会,全市各区各部门分头行动,制定了20多万字的实施细则,确保出台一条,落实一条,见效一条。
两岸观察人士认为,所有惠台政策都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大陆各级政府正尽心尽力扩大两岸民众的受益面和获得感,为两岸基层民众、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更多机会,欢迎更多台湾同胞参与到两岸大交流中来。
落实到位
接地气的政策让台胞有归属感
翔安大宅村,台商宋志平种的两万多棵台湾品种火龙果即将迎来大丰收。吸引宋志平的是适用台企的各种惠农政策。现在,他正计划把业务范围从水果生产拓展到农业观光休闲,转型提升。
有“台湾第一金耳朵”之称的音乐制作人陈建平,面对金门的录音棚已完工,计划从今年开始大量推出与台湾、厦门有关的两岸音乐项目。自从申领了台湾居民居住证后,他感受到巨大的便利,“到了火车站可以直接取票上车,在厦门开公司做项目的手续流程简化很多,效率很高。”
一周前,厦金联合增殖放流,厦门放流鱼苗600多万尾,比去年增加9倍,为历年之最。增殖放流补充了生物群类资源,两岸渔民普遍反映近海捕捞的渔获量明显增多。
十来天前,五通客运码头全新的三期候船楼启用。下个月,码头方面将把每日船班量从36个提升到40个,如今的五通码头已是大陆对台最大的客运码头。
为助力台企发展,我市积极推动在厦台资企业赴A股上市,目前已有2家台企在A股上市,4家台企成为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我市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打造的全国首个台资板,目前已有249家台企挂牌展示,数量在全国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中位居第一。
厦门“惠台60条”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利好,让广大台胞台企得到切实利益。申请到首批在厦就业台湾人才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认定书的台籍医师陈永仁直言,接地气的政策让台胞有了更强烈的归属感。(厦门日报记者 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