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3月6日电 题:91岁抗战老兵:过着甜日子也不能忘了以前的苦日子
作者鲁丹阳
在一栋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六层楼里,91岁的王杰右手拿着放大镜,正坐在客厅的茶几前翻阅当天的报纸。
出生于1928年的王杰,小时候经常食不果腹,“我出生在安徽省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穷,常年吃不饱饭,母亲经常出去要饭,全家6口人挤在一间茅草屋里,连一床被子都没有。”
“小时候奶奶给我讲了土地改革时期工农红军‘打土豪、分田地’专为穷苦人民办好事的故事,从那时候起我就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红军。”王杰说,1945年春天,17岁的王杰参军进入新四军。
参军十年间,王杰参加了华北解放战争、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我们当时‘三天一小仗、五天一大仗’,常年不能回家,仗打到哪里,就住在哪里。”
图为91岁抗战老兵王杰和他十多枚奖章的合影。 李培源 摄
令王杰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战争发生在参军后的一个月,伪军和日军在安徽省宿县时村镇安营扎寨,他所在部队的任务是攻下对方设下的防御堡垒。“那一场仗打得十分艰难,他们在城墙外围装了电网、炮楼和壕沟,我们蹲守在城外两天两夜都没机会进攻。”
“部队指挥所经过分析,白天不宜攻打,决定夜袭。”王杰说,第三天夜里,战友们为掩人耳目,脱去了衣裤,在泥水中把自己弄成了“泥人”,偷偷爬到城门外,用炮弹将城门炸开,在那场战役中,共剿灭一千多伪军和一小队日军。
“在那个年代我们的武器只有小米加步枪,就像歌里唱的,‘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王杰回忆说,1948年在河南作战的他被枪打穿了骨盆,造成三级伤残。
1955年王杰从军队转业来到青海省监狱局,从此在青海“落地生根”。
如今91岁的王杰四世同堂,生活条件提高了很多,虽然现在每个月的工资上万,但是他的生活依旧很节俭,白石灰粉刷过的墙面泛着淡淡的灰色,客厅顶灯的灯罩也坏了,“这个灯坏了以后,我们还坚持用了两年多时间,老父亲舍不得换新的,就连市场上500块钱的灯都嫌贵。”王杰的二女儿王云霞说。
翻开茶几上摆放的家谱,第一页写着八个大字:忠孝仁义,勤俭持家。“这是我们家的家训,过着甜日子也不能忘了以前的苦日子。”王杰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