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数月,厦门各试点校开展得如何?

海峡导报

各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数月,厦门各试点校开展得如何?

▲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小学部课后延时服务老师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孩子放学时间比下班时间早,一些家长没法在这一时段去接小孩,怎么办?有些孩子“被迫”走进托班。有鉴于此,今年3月教育部发文倡导中小学校实施课后延时服务,各地教育部门积极响应。

为解决小学、幼儿园放学后孩子的看管难题,厦门市于9月1日起实施课后延时服务,全市数十所学校率先试点。连日来,导报记者对多所学校进行探访发现,课后延时服务实施3个多月来,颇受家长欢迎,各校也在积极探索更丰富多样的“留校时光”。当然,政策实施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各方展开了有建设性的探讨。

背景

课后延时服务9月开始试点实施

吴女士家住莲前西路联丰商城,有个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夫妻俩工作“朝九晚五”。因为家中老人无法长期在厦门帮忙照看小孩,孩子从一年级起便被送进学校附近的晚托班。

“这也是无奈之举,孩子下午3点50分放学到我们下班有一大段时间。”吴女士坦言,将孩子送托班只是权宜之计,“再克服几年,熬到孩子初中就出头了”。而与他们有着同样困扰的,还有众多双职工家庭。

课后延时服务的出台,吴女士拍手叫好,“我第一时间就报名了,孩子放在学校更放心,毕竟学校和老师都是孩子熟悉的环境”。吴女士说,孩子放学后参加了学校的国学兴趣班,此外还有丰富的课后生活。

今年9月1日起,厦门市正式实施《厦门市推进小学和幼儿园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实施意见(试行)》。

据了解,全市有82所公办幼儿园和小学进入首批课后延时试点名单。从9月份实施试点以来,近期又有一些学校被扩充列入试点。而对于课后延时服务需求量较大的海沧区,区教育部门已出台文件,拟将延时服务扩大到全区公办幼儿园和小学。

走访

各校学生报名参与情况冷热不均

导报记者了解到,在不少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热捧,以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小学部为例,该校超7成学生报名参与了课后延时服务。该校孙副校长介绍说,该校小学部共有2108名学生,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的高达1580多名。

金鸡亭小学也是试点学校之一。据导报记者了解,金鸡亭小学学生规模为1149人,试行课后延时服务以来,目前有69名孩子参加,主要安排他们以自主阅读和完成作业为主。

由于还在试点阶段,一些家长仍持观望态度。走访中,导报记者了解到,康乐二小此前有100名孩子有意向报名,但实施后,学生陆续退出,目前不到30人。校方分析,这可能与校外托管机构有关,据统计,该校1700多名学生中,有700多人参加午托、晚托班;此外,部分家长认为家中环境更适合孩子。校方介绍,不论需求量大小,学校将本着为家长服务的态度,尽力做好,同时也建议引进公益机构丰富服务内容,增加学生兴趣。

而湖里实验幼儿园约有十分之一的孩子参加。据介绍,该园此前也有留园服务,一般由生活老师看管,学生自己选择游戏项目玩耍。课后延时服务开展之后,班级里增加了带班老师一起管理,并设计一些游戏和教育活动,丰富服务内容。

不少学校引进丰富的兴趣小组活动

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作为海沧区首批课后延时服务试点校,以其优越的硬件和软件条件,颇得学生家长和孩子欢迎。导报记者看到,大多孩子放学后仍留在学校,四年级的小丁正往音乐教室走,“我要去参加合唱,妈妈下班了就会来接我”。

孙副校长介绍,针对延时服务,该校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涵盖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等38个兴趣小组。此外,还引进校外有资质的老师入校进行机器人、3D创客、拉丁舞、跆拳道等10类社团培训。

据了解,“留校”的孩子约有一半参加校内的兴趣小组或社团,另一半则在班级完成作业、进行阅读等方面的训练。对于没有报名延时服务又在校逗留的孩子,学校也实行人性化管理,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家校沟通,“延时服务名额是固定的,我们不再放开”。

厦门五中小学部,则将少年宫活动与延时服务相结合,颇受欢迎。

据了解,该校设立了8个“临时班级”,开展自主阅读、完成作业等托管服务,并增加体育、美育等活动。每周二、周四,固定开设少年宫活动,如一年级,有读美文、听美乐、绘美图等课程;二年级则设置家长讲坛、部落小队实践活动等;高年级有乐高、机器人、武术等兴趣班,还有思拓社、书声社等社团。

探索合适的课后延时管理方式

金鸡亭小学周副校长介绍说,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工作人员安排和后勤保障较为到位。第一,没有相关专用教室,就利用一年级教室作为课后延时服务场所;第二,安排学校工友(保洁人员)在延时课后进行卫生保洁;第三,老师以轮流的方式进行跟班管理;第四,学校采取“双考勤”,孩子在本班结束点名后,考勤表会移交给课后延时班再次考勤。此外,准点安排孩子离校,家长也应准点来接,不提前不推后,方便规范管理,也更能确保学生安全。

周副校长坦言,由于一年级的孩子不能留作业,识字量少且自我管理能力也较弱,老师在管理中需投入更多心力。对此学校将继续摸索出一套适应各年龄层孩子的课后延时管理方式。

采访中,有些学校的老师建议,对于未报名而又无法按时来接小孩的,应当补充细化规定,真正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对此,海沧区一所幼儿园负责人也提出,好的规定应该配套更人性化的细则,让孩子、家长、老师都受益。

建议

引入社会“新鲜血液”全社会共同努力

一线教师刘老师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施课后延时服务,其实也应该考虑到老师的需求,很多老师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希望不要再给老师太多压力,一味要求老师奉献。

采访中,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的孙副校长也坦言,课后延时服务对孩子和家长是有益的,然而“队伍庞大”对老师来说压力增大了,有了更多的责任。由于参与延时管理的老师增多,学校无法进行“全员到场”的例会,她建议,可否灵活调整出一定的时间“留给老师”。

对此,厦门市某知名直属校资深教育工作者王老师认为,课后延时服务是一项积极探索,将给学校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思考,如何给孩子们营造更有质量的课后生活,全社会应共同努力。

王老师建议,学校可以尝试引入社工、大学生志愿者等,减轻教师压力的同时能引入新鲜血液,比如厦门就提出可由经教育主管部门认定的校外公益机构到校内提供服务,组织开展体育、美育、科技等实践培训。

此外,对于已经相对成熟的“社区托管”等可继续扶持,并加强对校外托管、培训机构的引导规范,实质上解决家长后顾之忧,让教育更具深度和温度。

 (记者 林毅彬 文/图)

[责任编辑:黄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