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自贸片区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 新增注册企业近5万家

厦门日报

厦门自贸片区把重点平台建设作为提升制度集成创新的重要载体,创新成果不断推向全国。(资料图/本报记者王火炎摄)

作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厦门自贸片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主动服务全国改革开放大局,以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己任”,书写着新时代发展的新篇章,皴染出浓厚的开放创新色彩。

改革协同把创新系统集成寓于平台建设之中

“厦门自贸片区把重点平台建设作为提升自贸试验区制度集成创新的重要载体,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取得较好成效。”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制度创新系统集成贯穿于平台建设始终,补强产业链关键环节,促进平台产业集聚功能逐步放大。

以航空维修产业平台为例,片区持续推出“修理物品+保税仓库”监管模式等多项全国首创创新举措,并相继获得海关特殊监管区外航空保税维修试点、区外保税维修项下出口业务退税等多项政策支持,以政策创新释放航空维修产业活力。如今,厦门自贸片区航空维修产值占全国的1/4,拥有太古、新科宇航等14家知名航空维修企业,成为全球重要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

持续系统的改革创新,撑起发展新天地。进口酒监管制度创新带来酒类进口量的飞速攀升,厦门成为中国第三大进口酒口岸;出台实施厦门自贸片区租赁业发展办法、飞机租赁的“一事一议”等政策,助推融资租赁产业发展;借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搭建“跨境电商公共管理平台”,配套地方扶持政策,助力跨境电商产业发展;首创“进口直供、保税供船”监管模式,构建邮轮物供快速通道。

厦门自贸片区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有序推进区内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高端要素聚集,提升产业发展的活力,谱写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对标一流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适应新体制

近日,厦门外代报关行工作人员小王登录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一票进口木材申请预约查验。“在‘单一窗口’平台上,查询货物通关状态就像看快递物流一样方便,调柜时间、查验场地等信息一目了然。”他告诉记者,以前预约海关查验,需要报关企业派人到海关查验大厅查询,再到码头现场预约,有时候还出现多个现场同时需要预约的冲突。

“让信息跑路,代替人来跑腿,‘单一窗口’就是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把各类申报和业务办理系统集成和整合在一起。”平台建设单位厦门自贸片区电子口岸有限公司书记刘少华告诉记者,如今货物申报、运输工具申报、金融服务、贸易许可、政务服务等多重功能均可以在平台上“一站式”办理,日均单证处理量27万票,该平台也成为国内参与部门最多、运行效果最好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之一。

“单一窗口”是厦门加强制度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一扇窗口,也是厦门着力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适应新体制的一扇窗口。

近年来,厦门片区坚持扩大开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在“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外资“负面清单+备案管理”模式、口岸降本增效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投资贸易制度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建设3年多来,厦门自贸片区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片区新增注册企业近5万家,合同利用外资占全市近一半,263项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到全市,用日积月累的改变展现着磅礴的创新精神、书写着精彩的改革故事。

【亮彩数字】

全国首创政策措施

52项

三年多来,厦门自贸片区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对台先行先试、法治化环境、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推出361项政策措施,其中全国首创52项,复制推广全市263项。

日均单证处理量

27万票

“单一窗口”平台用户超6000家,间接服务企业2.6万多家,个人用户3.07万户,日均单证处理量超27万票,预计2018年累计单证处理量可突破9000万票。(厦门日报记者崔 昊李晓平)

[责任编辑:黄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