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掳孩子”传言厦门疯传 “熊孩子”引全城恐慌

海峡导报

一个小谎言引发一场大风波;乘客与公交司机的一次争吵,引发一场重庆公交坠江的大悲剧……

现实生活中,很多不经意的小行为,很多不起眼的小问题,处理不好,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大问题,甚至酿成“大祸”追悔莫及。

今起本报推出《小题大做》专栏,我们试图通过对一些小问题“大做文章”,以起到警醒作用。

如果您有这方面的线索,请拨打导报新闻热线968801或登录海峡导报官微,把您看到的不该忽视的“小事”告诉我们。

希望大家能共同“小题大做”,共同防微杜渐,共同防止“小事”变成“大祸”。(林毅彬 陈捷)

这几天,厦门人的朋友圈和微信群被一条“掳孩子”的信息刷屏,大家并不清楚事情真相,多是处于“好意提醒”而转发,尤其是小学生家长。三天过去,在厦门警方缜密的调查下,事情终于真相大白。原来是件“小事”,一个10岁的调皮男孩因为被留校怕被大人批评而撒了个大谎。大家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传言湖里一小孩差点被“掳走”?

15日中午,家住松柏的市民陈女士浏览朋友圈看到,很多朋友在转发一则湖里区一小孩差点“被拐”的信息,“上面写美岁城附近有人用漂亮的灯光吸引小男孩,然后差点被骗上车带走。我本来不信,但内容越看越紧张”。

陈女士说,她的女儿今年读四年级,平时乖巧懂事,联想到朋友圈中这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要是这种事发生在我家孩子身上,要怎么办?”她不敢再往下想。不一会儿,班级微信群里有老师发来的信息提示,“平时我们这个群都是发布学校的事,一般重要的才发上来。”陈女士一看愣住了,班主任发来两张朋友圈截图,正是她刚刚看到的小孩“被掳走”信息。

这下,这个家校互动的微信群骚动起来,“真的吗?在哪里?”“以后咱们可要盯紧孩子了。”“这种人要抓起来枪毙”……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班主任并未对此进行评论,但班级群出现前所未有的“热闹”气氛,家长们都忧心忡忡。

傍晚孩子接回来后,陈女士“郑重”地教育孩子,“最近要是看到有人开着漂亮的灯光,不要靠近,那是坏人。”刚说到这,孩子打断了陈女士,“今天下午我们老师也在班级里面给我讲,要远离车子的双闪灯和漂亮的灯,放学要结伴……”听孩子这么一说,陈女士更确信这件事的真实性。

一到晚上,陈女士的朋友圈和各个微信群都出现了这一信息。“不管怎么样,都是一种提醒吧,转发的人都是出于善意。”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天,另一个版本的“拐小孩”事件也流传开来。“湖里区一所小学又发生一起拐小孩事件。人贩子先跟小孩聊天,然后强行拽走。好几所小学发生过好几次……”描述得“像模像样”,一些不明就里的市民进行了转发,让人不免对这两起事件引发联想。当然,有人信,有人质疑。

质疑 不少人感觉不靠谱

“掳孩子”的信息,能引发老师和家长的关注,一定有其来头。然而,还是有很多“明眼人”,在这一信息传播的一开始就提出了质疑。

家住双涵社区的常先生,看到班级群里流传着在学校附近“拐小学生”的传闻,当即觉得这在“经济账上是稳赔不赚的犯罪行为”。常先生认为“读到了小学,意味着7岁以上。这样的孩子知道父母和家里详细信息,如何能有人贩子和买方市场?况且户籍学籍信息都已经联网,拐走了也只能永远是黑户或者监禁状态。谁家想不开,要抱一个小主回家?”常先生对导报记者说。

同样,在海沧区一所小学任教的小林老师也提出质疑,“这种信息现在时不时就有,要懂得验证真伪”。她说,对于“掳孩子”这样的传言,要找警方核实,由警方权威发布。

辟谣 晚回家怕被批评,小孩撒谎

厦门警方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后,昨日通报:网传“湖里美岁城路口有人掳孩子”不属实。通报如下:

近日,一则“下午放学时间,湖里美岁城附近路口处有人经常用炫彩灯光吸引小学生,后伺机将小孩子掳走”的消息在网上流传。湖里警方高度重视,迅速展开调查。经调取监控、走访当事人等,发现情况并不属实。

事情的真相是,11月14日17时许,湖里区某小学学生小庄(男,10岁)放学后被留校订正作业而晚回家,因害怕被家长批评,谎称在学校门口被一男子企图抓走。目前,孩子已承认自己撒谎的事实,在民警的批评教育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提醒

如何甄别“拐孩子”谣言?

对此类谣言,家长和学校如何应对?警方支招:

1.看信息来源。看出处是否是来自于官方媒体,如果信息来源于某个人公众号、朋友圈复制粘贴或自拍视频等,那么其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

2.看是否老帖。这类谣言具有重复性传播的特点,一些陈年旧帖隔一段时间就会被不同的人稍加修改后再次传播。

3.关注主流媒体动向。在看到还未证实的消息时,可以观察主流媒体动向,如果主流媒体并未提及,说明此事件的真实性有待考证,切勿以讹传讹,道听途说。

4.无论家长或学校,都应及时向警方求证。 (海峡导报记者 林毅彬 朱黄)

[责任编辑:黄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