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反而更贵?预售商品并不优惠?越晚买越便宜?“双十一”刚结束,这场狂欢的余韵还没有散去,不少市民在“剁手”后纷纷吐槽自己的遭遇:忙了半天,并没讨到期望中的实惠。
套路1
“双十一”不一定最便宜
市民张女士是资深淘宝用户,打算趁着“双十一”囤一些消耗品。打开日常购买化妆品的某家天猫品牌旗舰店,张女士看到许多商品已经标上“双11狂欢价”的字样,一款热门卸妆膏正在促销,售价每瓶119元。
“这款卸妆膏我以前在‘6·18’购物节以更优惠的价格买过,那时候算下来一瓶不到80元。今年‘双十一’反而比较贵。”张女士很失望,“‘双十一’不是号称‘全年最低价’吗?”
魏女士也有同样的疑惑。“这款眼霜售价278元,以前在‘6·18’‘9·9’等购物节会打折,到手价只要220元左右。今年‘双十一’有送一些所谓的赠品,但没有降价,感觉还是不如以前实惠。”魏女士说。
套路2
有的商品先提价再打折
“有些真的是套路!”昨日,市民殷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准备购买一件祭祀用品,提前很多天就将其加入了购物车,没想到平时售价15元的商品,在临近“双十一”的前几天,突然涨价到25元。
虽然“双十一”当天,经过店铺优惠券、购物津贴满减等一系列优惠后,商品实付金额降到了15元左右,但这样“先涨后降”的价格,让殷先生觉得受到了欺骗。“这样的折扣不是骗人吗?让我觉得以十分优惠的价格购买,事实上都是商家的套路。”殷先生感叹,“还耗费了我不少时间精力,‘双十一’真的没实惠”。
套路3
提前预订未必更划算
“我早在10月22日就支付了定金,预订了这款预售的隐形眼镜护理液。”一般来说,购买预售商品可以享受更多优惠,所以市民吴先生在购买常用品牌的隐形眼镜护理液时,选择下单了一款“双十一”预售套装,并最终支付了156元。根据“双十一”活动规则,如果买家临时更改主意不购买商品,定金无法退还。
可到了“双十一”当天,令吴先生郁闷的是,他的朋友在同一家店发现了另一个商品链接,当天直接购买一套只需要135元。
“预售、交定金,各种麻烦,156元,而‘迟到’购买,却只要135元!”吴先生很气愤,觉得这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于是联系商家反映情况,希望可以退回差价,商家却解释新链接是“双十一”当天前两个小时的促销活动,有限时、限量、限购等多重限制,所以无法以此为凭据退回差价。
“虽然相差的金额不算多,但是我感觉自己就像被耍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吴先生郁闷地说,自己以后不会再参加“双十一”预售了。
套路4
最后时刻折扣更多
“提前做好购物计划,计算了各类满减活动与折扣,只为了能抢到优惠,没想到,商家却在后面搞促销!”市民金女士告诉记者,她购买的一款护肤品在11月11日当晚最后1小时,突然发放大额优惠券,还毫无征兆地出现了第二件半价的活动,并追加了赠品。金女士凌晨抢购时花费了282元,本以为已经足够优惠,可“双十一”最后1小时下单,算上各类突然增加的优惠折扣,最后只需花费135元。
“做了各种攻略,还熬夜守在那里,结果却多花了147元。”金女士有些无奈。
据了解,为了在最后几小时“冲销量”,部分商家会在“双十一”临近尾声时开展更多促销活动——直接降价、追加赠品等,吸引消费者再次冲动购物,引起原本不想买、买不起的消费者产生消费欲望,以达到提升“双十一”当天营业额的目的。
同步
“双十一”刚下单
假客服立马找上门
昨日,市反诈骗中心发布了这样一起案例。“双十一”当天上午,小王在网上购买了一件衣服。当天中午,小王接到“客服”的电话,称小王买的衣服没有交易成功,要退款给小王。“您的芝麻信用分不够,无法转款,我先帮您提升芝麻信用分吧。”对方说。随后,小王就将手机收到的验证码报给了对方。之后立马收到银行卡被扣款4999元的短信。小王联系“客服”,对方却让小王在“有钱花”平台贷款10000元。小王没有怀疑,将10000元转到对方账户。转完后,“客服”要求小王再次汇款,小王这才发现被骗并报警。
警方提醒,“双十一”后,市民可能会接到自称电商平台、店铺客服的电话,这时一定要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切不可向陌生账号转账汇款。(厦门日报 记者 王玉婷 通讯员 洪恒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