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阳刘毛笔:历经上百代传承,在坚持和创新中重生

工人日报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刘好勤正在传授梳毛工序。

被誉为“中国毛笔文化活化石”的汝阳刘毛笔,历经上百代传承,在坚持和创新中重获“新生”——

【传承之美】穿越千年的笔尖传奇

本报记者 余嘉熙 本报通讯员 王佳宁

8月23日,在第二期河南省非遗保护和传承培训班上,省级非遗传承人、汝阳刘毛笔第66代传人刘好勤一边凝神听讲,一边把要点记在厚厚的笔记本上。屋内冷气虽足,但他的鼻尖仍冒出细细汗珠。

“一根小小的毛笔,承载了多少中国的传统文化。”对58岁的刘好勤来说,做好一支毛笔是厚重又神圣的事情。在他的家乡——河南项城市孙店镇项城西南隅、古虹河之阳,坐落着一个叫汝阳刘的古老村庄。在村东头祖师庙里,供奉着蒙恬大将军和刘氏先祖刘寅的塑像。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刘氏家族的人们就把自己一年以来制作的毛笔精品置于案前,摆贡点香,寄托哀思。

“刘家毛笔为秦朝大将蒙恬所创,后经其手下文书刘氏先祖刘寅传承发展至今,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文房精品。自明代传入皇宫,成为明清两代宫廷贡品。”每每说到毛笔,平时沉默寡言的刘好勤总有说不完的话。

地窖里的制笔“奇人”

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汝阳刘毛笔源于东汉,兴于唐宋,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素有“北有汝阳刘、南有湖笔”的美誉。著名书画家欧阳中石用过汝阳刘毛笔之后,曾挥毫写下:“彩颖中山秀,兰亭古韵留,生花传翰采,藉有汝阳刘”。

作为“妙笔之乡”,汝阳刘村超过50%的村民都从事过或正在从事毛笔产销。在这些人中,刘好勤的父亲刘家祥是远近闻名的制笔高手。他技艺高超,制出的毛笔供不应求。

受父亲影响,幼年的刘好勤独爱毛笔。一到阴雨天,父亲不能下地干活,就给几个孩子讲述先祖们的传奇故事和汝阳刘村来历。刘家祥说,刘氏家族中制笔名师辈出,东汉初刘继恬、东汉末刘崇、东晋刘天运等皆有故事流传至今,并时不时提到制笔技巧和歌诀,这让刘好勤更加“着魔”。

“父亲嘱咐我,制笔如做人,你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勤学好问多干活,把手艺学精学透,才能有用武之地。”16岁时,刘好勤就进入毛笔厂当学徒。他每天第一个来到毛笔厂,先打扫车间,然后把制笔工具、原料拾掇干净。汝阳刘制笔需经128道工艺,一般人只负责一道工序,而刘好勤挨个工序钻研。谁做得精,他就向谁请教,直到把128道工序完全学完学会。

但好景不长,由于管理不力,经营不善,毛笔厂生产停滞,濒临破产,生产资料都被瓜分一空。刘好勤只好回到家里钻研制笔技艺。

十年浩劫期间,制笔者被发现就要挂牌游街,村里其他人都将制笔工具和原料丢了出去,但刘好勤不服气,他相信总有云开雾散的一天。

为了将制笔技术琢磨精透、把祖先技艺传承好,刘好勤在地窖一躲就是两年,吃饭睡觉全在洞里。出来后,他成了乡亲们眼中的“怪人”,一下子在十里八乡“出了名”。每次谈到这段经历,他总是说,“跟中华毛笔几千年文化相比,我这又算什么?”

每一支笔都是文化的传承

有人说,毛笔之所以为文房四宝之首,皆因制笔太难。而汝阳刘毛笔被誉为“中国毛笔文化活化石”,制笔选料自然更加考究独特,例如兔毫的选择标准是秋毫取健,取尖,春夏毫则不要;狼毫的选择必须要到东北去采集过冬的黄鼠狼尾毛来制作。

“制笔需要超乎常人的耐心和毅力,而我的目标就是做出一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好笔。”刘好勤说,自己与毛笔打了40多年交道,最高的追求就是做一个心无旁骛的“制笔匠人”。

“汝阳刘毛笔工序严谨,历经分毛、脱脂、去绒、装毛、齐毛等128道,其中,齐、垫、切、梳是最关键环节。一支好的毛笔兼具尖、圆、齐、健‘四德’,外饰讲究,美观大方。”在制笔车间,刘好勤一手拿着经过处理后的羊毛,一手用牛骨梳慢慢梳理,仔细把杂毛一根根夹掉,直至把羊毛理顺,露出有光泽的锋芒。

“做毛笔是精细活儿,贵在一毫一厘的坚持。”刘好勤说,例如自己所制作的笔毫用料,必须是精选特定区域的羊毛、狼毫、石獾、汉松尾等上等原料制作。狼毫要选刚中有柔,羊毫要柔中有刚,兔毫要富有弹性,然后按照长短粗细归类,不可错置。

而徒弟们受刘好勤影响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每一支笔都是文化的传承,不好的材料宁可弃之不用,也不能以次充好”。

继承创新重在尊古而不泥古。在传统制笔工艺基础上,刘好勤发明一款“头刀贴锋”技术。笔头锋颖清晰,顶口齐,无杂毛和废毛,笔身光、白、圆、直,美观新颖,订购者络绎不绝。不仅如此,他研制发明的狼毫“干磕干压”创新技术,无论是在性能还是实用上,都开创狼毫制笔的新境界。

“传承汝阳刘毛笔技艺,就是传承历史文化。”刘好勤说,一生做好一件事,他只做好毛笔。

让汝阳刘文化“活”过来

汝阳刘毛笔和道德经、淮阳泥人张一直并称周口“三大宝”,但鲜有人知的是,这项重要传统文化精粹,也曾经历不小的曲折。

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钢笔、圆珠笔等书写工具的增多,毛笔开始渐渐退出人们视线。汝阳刘制笔厂也难扭亏损局面,不少人认为毛笔生产没有前途,纷纷弃厂外出打工,股东也另谋职业。

但固执的刘好勤认为,毛笔承载了中华传统书法文化,一定会有用武之地:“经典的东西流传千年肯定有它的重大价值,大家会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可贵。只要认准形势,在发展中创新,小毛笔可以做成大产业。”

2005年,在妻子、兄弟等人帮忙下,刘好勤筹资50万元,对濒临倒闭的汝阳刘传统笔刷厂进行改制,成立项城市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

面对以前单一重复的产品结构,他对产品进行改革,开发出礼品高中档套笔、书画专用笔、油画笔、胎毛笔等,实现市场的多元化发展。2011年,刘好勤投资规划建立汝阳刘毛笔文化创意产业园,包括汝阳刘传统技艺展示馆、毛笔博物馆、书画艺术市场、非遗展示馆等,并在多所学校建立汝阳刘毛笔传承基地。

如今,刘好勤的新梦想是建设汝阳刘毛笔技艺培训学校、世界毛笔博物馆和汝阳刘毛笔书画交流中心,旨在更好地宣扬毛笔文化。

“我一定倾尽全力把这项技艺传下去,留住中华民族这一优秀文化的记忆!”刘好勤坚定地对记者说。

(本文图片由被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