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后的精神乐园:网吧与“网上冲浪”的那些年

新京报

网吧与“网上冲浪”的那些年

网吧,80、90后的精神乐园,在个人电脑匮乏的年代,这里让无数年轻人感受着互联网带来的快乐,更见证了无数人的青春年华。

改革开放初期,受技术条件和外部发展环境的限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经历了一条曲折的探索之路。1995年国务院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1995年4月,北京,中关村外巨大的广告牌让当时众多网友印象深刻:“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前方1500米”。

网吧是我国科技产业,尤其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缩影。1999年,17岁的李寒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就是在网吧。自1996年国内第一家网吧在上海诞生,22年时间里,我国网吧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几经跌宕甚至一度在猝然间滑落回原点。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辽宁沈阳,消费者在某“网咖”内享受服务。孙昊声 摄

如今,“脏乱差”的网吧开始蜕变,升级为干净大气的网咖,向电竞中心演变,开启更多元化的娱乐模式。

“当时网吧很简陋,桌上堆满了大头机,电源线在地上散乱地摆着。”曾担任过网吧网管的阿伊回忆称,“没人会在意环境如何,大家唯一在乎的是,网速快不快,还有没有空位。”

阿伊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网吧的价格,在2000年-2006年网吧生意最为红火时,每小时上网5元,包夜30元。

当时文化场所营业执照免费办理。每个月去掉电费、房租、人力成本后,能赚到近10万元。半年不到就收回本金了。

“网上冲浪”每小时5元

“我爸每隔几天就会把我从网吧拎回家,以‘不学好’为由打一顿。尽管保证不再犯,但第二天仍会往网吧里钻。”时至今日,重庆人李寒仍清楚地记得20年前,自己背着父母老师的监管,溜进网吧的顽劣经历。

1999年,17岁的李寒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彼时学校隔壁开了一家名为据点的网吧,不足100平米的屋子灰暗破旧,大厅摆放着40多台电脑,几台吊扇吱吱嘎嘎在屋顶天花板上转着。不少年轻人坐在屏幕前笨拙却又兴奋地通过OICQ和陌生网友聊着天,不时打开网页,浏览论坛中五花八门的讯息。

李寒记得,对于“上网”这一新鲜事物,当时的人们将之称作“网上冲浪”。这个简陋的网吧成为李寒经常出入的场所。尽管每小时5元钱的上网费用,意味着他必须省下早饭钱,但李寒毫不在意,“互联网让我见识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花花世界,太让人着迷了。”

对于绝大部分80、90后而言,网吧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并作为难以磨灭的符号镌刻进了记忆当中。

在江苏青年苟磊的记忆中,自己大学生涯有许多关于网吧的记忆。

2002年,初到异地求学的他在新生报到的第二天,就被同寝室的同学带到网吧玩起了网络游戏,一度很是沉迷。

苟磊印象深刻,几乎整个系的男生都会出现在网吧里。空气中充斥方便面味道,每台电脑前都堆满了空的饮料瓶,大家都兴奋地沉迷在彼时最为火热的传奇以及CS等网游当中。

“大家在传奇游戏建立家族,每天不断地刷着各种副本。一旦出现难得的道具都兴奋异常。”苟磊回忆称,但彼时网吧网络并不稳定,随时出现掉线的情况。而此时网友一边等待网络的恢复,一边登录进网吧开设的CS局域器,随机分成两派,在地图中穿梭交火。

“当时网吧很简陋,桌上堆满了大头机,电源线在地上散乱地摆着。”曾担任过网吧网管的阿伊回忆称,“没人会在意环境如何,大家唯一在乎的是,网速快不快,还有没有空位。”

阿伊选择当网管的原因很简单,能免费享受到更多的上网时间。“从晚上11点到早上8点,主要就是给深夜上网的客人开机,同时负责解决客人遇到的电脑问题。”

阿伊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网吧的价格,在2000-2006年网吧生意最为红火时,每小时上网5元,包夜30元。“尽管价格略高,但网吧每天都挤满了人,甚至还有不少人在门外等待网友下机。”

“现在再去网吧,尽管无论配置、环境都比以前好得太多。以前网吧确实脏乱差,但却承载了我的青春。”李寒感慨道。

繁荣年代与“至暗时刻”

从1996年国内第一家网吧在上海诞生,22年时间里,我国网吧产业从无到有,其中曾遭遇过数次磕绊,甚至一度滑落回原点。

1996年5月,中国第一家网吧“威盖特”在上海诞生,每小时40元的上网费,在当时全国人均收入仅为500元的年代堪称“天价”,但仍阻挡不住年轻人对网络世界的好奇。

网吧爆发的背后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1998年,互联网在中国开始普及。新浪、腾讯、搜狐等门户网站相继诞生;而OICQ的出现,更是让网络成为年轻人娱乐的新趋势。

一时间,北京、上海等地的网吧数量爆发。

“当时最大的机会,在于年轻人对互联网的越发好奇,但动辄万元的电脑并非所有人能接受。要想感受互联网的魅力,只能选择来网吧。”四川青年刘刚说。

2000年,刘刚凑了80万元,在老家租下一个200平米不到的门面,配置50台电脑,开起网吧。“当时文化场所营业执照免费办理。每个月去掉电费、房租、人力成本后,能赚到近10万元。半年不到就收回本金了。”

2002年的一场大火,让整个行业陷入至暗时刻。

2002年6月,4名未成年人在北京蓝极速网吧和服务员发生纠纷后纵火,造成25人死亡,12人受伤。经公安局调查发现,该网吧没有任何经营许可执照,网吧老板违规提供包夜服务,将上网者锁在网吧内造成多人无法逃生是事件伤亡惨重的主因。

蓝极速事件带来全国性网吧整顿潮。2002年9月,《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出台,规定未成年人禁入网吧。2003年4月,文化部发布《关于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连锁经营管理的通知》,宣告网吧进入管制时代。2007年初,14部委联合发布各地不得审批新网吧的通知,网吧牌照审批正式宣告冰封。

尽管通知明令禁止新网吧开业,但仍有大量黑网吧悄然出现并隐藏在城中村、居民楼内。

黑网吧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很快,网吧所受到的监管越发严格,各种规章制度陆续出台。市场的日趋饱和以及监管趋严,让曾经座无虚席的网吧开始出现空座。

更大的冲击则来自个人电脑的普及。2006年开始,我国个人电脑开始普及,价格也在竞争中下跌。

“以前配置一台电脑得近万元,现在最多五六千。”曾在电脑城工作的马飞回忆道。价格的下滑让曾经遥不可及的电脑成为家庭寻常电器。家用电脑的普及,也让网吧生意逐渐萧条。

2012年,网吧行业再次遭遇洗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开始普及,让网友进入了移动时代,注意力从电脑端转向移动端。全国网吧数量首次出现下滑。

据文化部《2012年中国网吧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网吧数量为13.6万家,比2011年减少6.9%,是自2004年以来网吧数量首次呈下降态势。

随着网吧产业的变化,几经思索后,刘刚决定将网吧转手。

行业转型与“意外复苏”

经历了漫长的6年冰封期后,2013年,文化部宣布解禁单体网吧的审批。

一年后,文化部、工商总局、公安部、工信部联合发出通知,调整网吧行业管理政策,全面放开网吧审批,并力推网吧行业转型升级。

据媒体报道,早在2009年,网鱼网咖创始人黄锋就提出“网咖”的概念。

所谓网咖,是指网吧和咖啡厅结合体,其最大的目的在于为商务人士提供舒适又快速的上网环境。

“现在网友除了对网速有要求外,对环境的追求也越发提升。”在成都经营一家网咖的张希称,英雄联盟等端游让越来越多的玩家逐渐回归网吧。而为了留住玩家,他在2015年对网吧重新规划,一改此前破旧脏乱差的形象,划分出影音区、电竞区等不同区域,并按照区域的不同打造全新的装修环境,和配置电脑硬件。

“网吧升级是留住玩家的必要因素,但更关键的是,现象级端游的爆发,让网友开始回归网吧。”8月16日,游戏行业资深观察人士郭凌向记者分析称。

如其所说,英雄联盟等现象级端游需要团队协作的特性,让玩家不再满足仅是独自在家玩耍,他们渴望和队友一起“开黑”。这也使得网吧生意得到意外的复苏机会。

根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的数据,2014年电竞行业的市场规模是226.3亿元,两年后就达到504.6亿元。电竞市场规模的扩大体现在网吧的发展上。据全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协会等联合发布的《2015-2016年度中国网吧行业大数据报告蓝皮书》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网吧规模同期对比小幅增长,网吧数量增长3.4%,管理终端数月均增长2.6%。

另据媒体报道,随着网吧多业态转型以及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的稳定增长,从2014年开始,网吧整体营收情况明显改善,2014-2016三年分别达到了570亿元、640亿元、74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6%、12.6%、15.3%。

电竞带来的利好让张希看到了商机,为拉拢玩家,他计划在网吧打造“电子竞技赛事”。“我们计划建立自己的电竞战队,再植入当下英雄联盟、绝地求生等火爆的游戏,在网吧举办小型网吧赛事。”为此,他特意开辟了电竞区域。“先聚拢些人气,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和游戏厂商深度合作,承接打造一些电竞比赛的初赛和预选赛。”

但郭凌对此并不看好,尽管网咖在网吧基础上进行了升级,但相比专业的电竞馆仍相差甚远,要想承办更专业化的赛事,需追加巨额投资,这并非每个网咖都能接受。并且,举办电竞比赛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

已经晋级变身网咖的网吧,未来能否依靠电竞赛事突围,摸索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仍存变数。

B04-B0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覃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