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90后”盲人作家吴可彦:坚强绘就多彩人生

福建日报

近日,中国作家协会2018年第1号公报发布,漳浦“90后”盲人作家吴可彦名列其中,系福建最年轻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显得纤弱的身体里却有一颗比常人更为坚强的心,支撑他战胜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自己的学习与创作自强不息。”这是著名作家、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杨少衡对吴可彦的评价。

13岁那年,他的眼睛被诊断出视网膜色素变性。父母也曾带着他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但收效甚微。迫于无奈,2006年,父母将可彦送到泉州盲人学校上高中。

虽然视力不济,但自小酷爱文学的他还是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通过放大电脑屏幕上的字,遍阅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庄子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让我能放下一些东西;卡夫卡那篇 《变形记》 让我面对了现实,接受自己眼睛有问题。”吴可彦说,尽管自己的世界逐渐被黑暗笼罩,但文学创作,让他找到了重新开启世界的窗户。

2009年,吴可彦考上长春大学特教学院,专攻中医针灸与推拿按摩专业。大学期间,他给自己定下了严格的修学和创作计划,在课业之余,创作一部能彰显中医精神、捍卫中医权威的长篇小说。他借助电脑读屏软件,使用键盘盲打,在黑暗中进行写作,以“星期八”作为一个荒诞的意象,以一对青年男女的恋爱为主轴,通过一系列故事的描写反映中医在西医冲击下的衰弱,以及高科技对人性和道德的摧残等现实问题。

毕业那年,吴可彦出版长篇小说《星期八》。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卫教授赞叹:“他以卓越的文笔及鲜明的叙事风格,将小说故事情节表现得曲折有致,将人物形象描写得生动鲜活,又不乏哲理性的沉思。他的作品,让我们看到另一种世界的真实。”2016年,《星期八》获得漳州市第8届百花文艺奖一等奖。

为了更好地创作,吴可彦坚持大量阅读。当然,与其说读,其实是“听”。他把纸质书扫描进电脑播放着听。哪怕是扫描每页书页的20秒时间,他也舍不得浪费,都利用来听书。他的电脑,现在存了7800本书左右,一半以上已经读过了。

而对于自己的作品,他也坚持在修改中获得更深的体悟。截至目前,吴可彦已发表作品150多万字,出版《星期八》《血河集》《八度空间》《茶生》等4部作品。

阅读和写作已经成为吴可彦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即便靠读屏软件创作需要异于常人的艰辛,即便看不见的生活画面全凭想象,他却把这些困难都转化成了动力,以顽强的生命姿态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文学梦。“写作本就需要想象,而我的世界需要我来想象。这也成为写作的一种功能。”吴可彦说。

2016年,吴可彦兼任漳州市盲人协会副主席,除了认真开展服务残疾人的事务外,还借助协会平台建立读书群,用扫描仪为盲人朋友制作语音软件识别的电子书,尽力解决盲人读书难的问题。作为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吴可彦觉得让盲人朋友读到想读的书,自己也读到了更多的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责任编辑:黄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