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为村民修渠引水!黄大发事迹拍成电影将上映

中国新闻网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黄大发十分开心地捧起水渠里流淌的泉水。 田维野 摄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4日电(记者 宋宇晟)“为了水,我愿意用命来换。”这是黔北大山深处原草王坝村的党支部书记黄大发说过的一句话。

出生在草王坝的黄大发是孤儿,吃百家饭长大。

过去的草王坝,因为没有水源,石漠化极其严重。在黄大发看来,“没有水,是草王坝的‘穷根’”。

有报道称,上世纪90年代以前,村里人去最近的水源地挑水,必须来回走两个小时,争水打架的事情时有发生,连“牛脚窝水”村民都要收集起来。

点击进入下一页

电影《天渠》剧照。片方供图

1959年,23岁的黄大发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推选为草王坝大队长。

从那时开始,黄大发下决心修渠引水。

1995年,历时三十多年终于开凿通了这条水渠,其中主渠7200米,支渠2200米。当地人称之为“大发渠”。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险峻的“水渠之路”。 田维野 摄

今年,黄大发的事迹被拍成电影《天渠》,上映在即。8月3日,电影在北京举行首映式。

谈起这部实地拍摄的影片,导演柏麟坦言,拍戏过程很“揪心”,“面对的是绝壁,看着好像任何一块石头有可能掉下来”。

电影中黄大发的扮演者郑强也说,拍这样的一部戏要付出很多辛苦。他自己差不多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每天早晨都是四点多起床,然后化妆、出发,坐车走一个多小时到山顶。

“下着雨,遍地泥泞,我们的脚、裤子就没有不粘泥的时候。天气很冷,因为是冬天。晚上回来也就睡四五个小时的时间。”他说。

点击进入下一页

电影《天渠》剧照。片方供图

但这些“揪心”、“困难”都是黄大发和当地村民们曾经真实遇到、每天要面对的。

郑强说,拍戏过程中,他感觉黄大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但能在普通的生活当中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你不知道他心里要多强大。”

首映式当天,八十多岁的黄大发也来到了北京。

虽然年事已高,但老人身体硬朗,走起路来不仅不需要搀扶,还颇为有力。

点击进入下一页

电影《天渠》剧照。片方供图

在电影首映式的台上,黄大发说的最多的是感谢。他感谢了一起修渠的村民、感谢电影剧组、感谢大家关注家乡,但没有提到自己。

当被问及拍电影的初衷,导演柏麟说,就是为了“传递一种精神”。

据悉,电影《天渠》将于2018年9月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