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韩姓的颍川、南阳两大郡望逐渐形成。与此同时,韩姓人广泛地四散播迁到了今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甘肃、河北、北京及北方的一些地区。秦末汉初,韩姓人在历史舞台上非常耀眼,甚至决定着历史前行的方向。非常凑巧的是,当时出现了3个名叫韩信的人物,而且都名留史册,各自走出了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也都有着各自的精彩故事。
壹 韩国王室公族韩王信 投降匈奴 被汉军所杀
秦末汉初的第一个韩信,出自韩国王室公族。为与淮阴侯韩信相区别,大家把他叫韩王信,因为他曾被刘邦封为韩王。
有韩姓研究者认为,韩王信是韩襄王的庶出曾孙,是韩虮虱的孙子。
由于韩虮虱与韩咎争夺太子之位失败,韩虮虱无法回到韩国,流落在楚国。他在韩国的儿子韩文也在韩国待不下去了,逃到楚国,跟随韩虮虱流亡。
韩文熟知兵法和击剑,韩王信出生后,他教育韩王信击剑、习字、兵法,教诲韩王信等待时机恢复王族身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14年,韩文被迫参加徭役,死于非命。韩王信后来回到韩国故土,过着隐居生活。
比项羽还高的韩王信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揭竿而起。9月,楚国贵族后代项梁与侄子项羽也在会稽起兵反秦。
第二年,项梁听从范增建议,拥立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为楚怀王,恢复楚国名号,以凝聚民心、军心。
燕国、齐国、赵国、魏国等也立下国王,只有韩国还空缺。张良建议,拥立韩国公子中最为贤能的横阳君韩成为韩王。项梁同意了,恢复韩国,立韩成为韩王,张良任韩国司徒。
张良出身于韩国的贵族世家,与韩国渊源极深。祖父张开地,连任韩国三朝宰相;父亲张平,也继任韩国两朝宰相。
韩国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家族事业的机会。所以张良任复国的韩国司徒,相当于是韩国的宰相了。
就在这一年,项梁战死,韩成投奔楚怀王,刚复国的韩国成了一个空壳壳。
张良继续以韩国司徒的身份降服韩国原有的地盘,找到了韩王信。
《史记》记载,项羽身高八尺有余,而明确地说韩王信身高八尺五寸。秦朝时的一尺大约23.1cm,韩王信至少有1.96米,比项羽还高。
这个身高,就是换在现在,也是很出类拔萃的,更何况在古代人普遍不高的情况下,韩王信可谓是“巨人”了。
张良任命韩王信为韩国将军,从此跟随刘邦打天下。
刘邦封他为韩王
公元前206年8月,项羽听说刘邦已定关中,大怒之下杀掉韩成,封郑昌为韩王,对抗刘邦。
刘邦任命韩王信为韩国太尉,叫他带兵攻取韩国旧地。
第二年,韩王信平定了韩国的10多座城池,郑昌投降,刘邦封韩王信为韩王。
公元前204年,刘邦撤出荥阳,留韩王信等人守卫荥阳。项羽攻破荥阳,韩王信投降项羽。
不久,韩王信逃出,又投归刘邦,刘邦再次立他为韩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正式封韩王信为韩王,封国在颍川郡(郡治在阳翟,即今河南禹州市)。
一年后,刘邦反悔了。一是因为韩王信勇猛过人,武力高强,又是原韩国宗室,有一定的威望和号召力;二是颍川郡为战略要地,并且是原韩国旧地,韩王信很容易在这里建立自己的小王国,与中央朝廷对抗。
刘邦改封韩王信到太原以北地区,把封国都城建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晋源区境内)。一方面可以削弱韩王信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韩王信的武力抵抗匈奴,即使韩王信抵挡不了匈奴,被匈奴消灭,也免得自己下手,落个干净。
韩王信认为,封国靠近边界,又是匈奴频繁入侵的地方,晋阳离边境远了,不如建都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刘邦答应了,韩王信把都城迁到马邑。
韩王信为什么不愿意把都城建在晋阳而建在马邑呢?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晋阳离边境遥远,一旦匈奴入侵,晋阳会相对安全一些。而马邑离边境近,匈奴入侵,马邑是都城,必首当其冲成为匈奴攻打的目标,这不是自己吃多了找事做么?
这的确不符合常理。只能推测,韩王信对刘邦有了戒备心。
战败投奔匈奴
就在这一年,刘邦开始对异姓王动手。楚王韩信被人告发谋反,刘邦把韩信抓起来,后赦免韩信,降级为淮阴侯。
所以,韩王信不得不防备刘邦,给自己留一手。万一刘邦要对他下手,他可以转而投靠匈奴以自保,或者是借助匈奴的力量与刘邦对抗。
这年秋天,匈奴冒顿单于攻打韩王信,韩王信败多胜少,多次派使者与匈奴求和。
刘邦派兵援救韩王信,但怀疑韩王信多次派人出使匈奴,有背叛之心,遂派人责备韩王信。
韩王信更害怕了,担心的事情终于要来了。他把心一横,决定联合匈奴,起兵造反。
刘邦坐实了韩王信的反叛,心头也是鬼火冒。
公元前200年冬,刘邦亲率大军讨伐韩王信。铜鞮(tóngdī,今山西沁县南)一战,韩王信战败,投奔匈奴。
匈奴派兵与刘邦交战,并引诱刘邦深入,把刘邦围困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东北马铺山)七天七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之围事件。
此后,韩王信经常为匈奴人带兵在边境一带攻击汉军。
公元前196年春,韩王信又和匈奴骑兵一起攻占参合城(今山西大同市境内)。
刘邦派柴武去迎击。柴武给韩王信写信,劝说韩王信赶紧归顺。
韩王信回复说,他无时无刻都在想回到故土,但没有办法,回来只有死路一条。与其如此,还不如在匈奴人这里苟活算了。
谈判无法进行下去,只有开战。柴武屠平参合城,韩王信被斩杀。
韩王信在当初逃奔匈奴时,带着一大家人,其中包括太子(韩王信是王,他的继承人称为太子)。走到匈奴的颓当城时,韩王信双喜临门:他的妃子生下一个儿子,太子妃也生下一个儿子。韩王信以自己的儿子生在颓当城,取名韩颓当;太子的儿子取名韩婴。
一晃30多年过去了。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韩颓当和韩婴率领部下投归汉朝。汉文帝封韩颓当为弓高侯,韩婴为襄城侯。韩婴的孙子后来因犯有不敬之罪,爵位被取消。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发生七国之乱。在平息战乱中,韩颓当军功卓著,论为第一,成为汉初一代名将。
贰“汉初三杰”韩信 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
第二个韩信,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淮阴侯韩信。胯下之辱、独当一面、多多益善等数十个成语典故,就出自他的故事。韩信是淮阴县(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有韩姓研究者考证说,韩信的祖父叫韩伦,父亲叫韩臣颜。项梁起兵后,韩信前去投奔,做了一个小兵。项梁死后,韩信转属项羽,做了一个小官郎中。他多次给项羽献策,但人微言轻,项羽都不理睬他。
韩信转投刘邦,还是没得到重用。其间,他结识了刘邦手下谋臣萧何。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很多将领觉得没有前途,跑了。韩信也觉得没想头,背起包包,连夜拍屁股走人。萧何发现后,跟着去追,成就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千古佳话。
大败项羽
回到汉营,在萧何的举荐下,韩信做上了大将军,提出了“攻占关中,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的战略,为刘邦夺取天下指明了方向。
在楚汉争霸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挥师北伐,先平定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国、赵国,降服燕国,形成南北夹击楚军之势。
公元前203年,刘邦拜韩信为相国。韩信领兵攻打齐国,打下临淄,在潍水之战中全歼二十万楚军。
韩信功劳卓著,给刘邦写信,暗示刘邦给他名分。刘邦很气愤,但想到要依靠韩信打天下,就封韩信为齐王。
项羽派人去游说韩信反汉联楚,三分天下称王齐地。韩信说,当年我在你手下多年,不仅没有得到重用,我的话你不听,我的计谋你不用,我才绝望地离楚归汉。现在汉王刘邦重用我,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怎么可能背叛他呢?
公元前202年12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四十万人,把项羽十万楚军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
韩信用计,叫汉军晚上高唱楚歌,楚军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韩信乘势进攻,楚军大败,项羽自刎而死。
墓有三座
刘邦收夺韩信兵权,改封他为楚王,建都下邳县(今江苏邳州市东)。
公元前201年,有人向刘邦告发说,韩信要谋反。刘邦把韩信抓回洛阳,赦免他的罪过,贬为淮阴侯,留在京城居住。
韩信对此很是不满。公元前200年,韩信昔日部将陈豨被封为代国相国,进京觐见刘邦,去拜见韩信。
韩信把陈豨引入密室说,假如将来有一天你被逼谋反,我一定在京城助你一臂之力。
公元前197年7月,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去世。刘邦召陈豨进京,陈豨称病情严重,没有进京。刘邦更加怀疑陈豨要造反。
9月,陈豨果然起兵反叛,自立为代王。刘邦亲率兵马前往平叛,韩信托病没有随从。
韩信一方面暗中派人给陈豨送信说要在京城协助他,另一方面准备组织人马起事,结果被人告发。
吕后与萧何密谋,由萧何把韩信骗到长乐宫,在钟室杀死韩信,并诛灭三族。
韩信之死,有个说法。据说,刘邦曾经对韩信允诺:“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刀不杀。”吕后抓住韩信后,为了不破坏刘邦的誓言,把韩信吊在钟室(不见地),四周用布遮挡(不见天),用竹片(不见刀)把韩信戳死。
韩信的墓有三座。据说,分别葬着韩信的头、身子和衣冠。今山西灵石县南焉乡高壁村的韩信墓,葬着韩信的头。今陕西西安市灞桥区新筑镇新农村的韩信墓,葬着韩信的身躯。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区的韩信墓,葬着韩信的衣冠。
后代成谜
韩信死时年仅36岁。他死后被灭三族,那他到底还有没有后代活下来呢?
如今,在两广一带,有很多韦姓人以韩信为祖先,自称是韩信后代。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种说法是,韩信一共有3个儿子,韩信被杀后,他的大儿子和三儿子改姓韦,逃到现在的广西地区隐居;二儿子改姓卓,从朝鲜逃到了日本。
另一种说法是京兆堂《韦氏族谱》记载,韩信被杀时,他的小儿子韩潆才3岁,被门客藏了起来,幸免于难。后来,韩潆被托付给萧何。萧何写了一封信给南越王赵佗,让人带着韩潆到南越,请赵佗收养。
为躲避刘邦的追捕,韩潆去韩姓的一半,改为韦姓,名为韦云际(又名韦天保)。赵佗不仅收养了他,还分封土地,让他当上土夷长。
800年后的隋末唐初,广西上林县智诚洞,记录有岭南韦氏大首领世袭家族的事情。明朝人来元成写的《樵书》记载说,广东有韦土官,这些人是韩信的后裔。明清时,一些韦姓人将姓氏改成韩姓。
不过,韩信所在朝代的《史记》和后来的信史《汉书》,都证明韩信被灭族,没有后人存活下来。传说,也许只能是传说而已。
叁 韩王安后裔韩信 杀“诸吕”有功任县尹
第三个韩信,据说是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最后一任国王韩安(即韩王安)的后裔。
韩王安的二儿子叫韩允,韩允生韩隆,韩隆生韩骘,韩骘生韩信。西汉惠帝4年(公元前191),韩信被举荐为孝廉,进入仕途。
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太子刘盈即位为汉惠帝,皇太后吕雉开始独掌大权。
公元前188年8月,汉惠帝忧郁病逝,吕雉立刘盈的嫡长子、太子刘恭为帝,自己临朝称制,行使皇帝职权,成为中国太后专政第一人。
吕雉为强化自己的统治,不断打击刘姓诸侯王和反对她的大臣,大封娘家吕姓外戚,先后分封吕氏家族10多人为王、侯,史称“诸吕”。
公元前180年8月,吕雉病死。吕姓外戚集团与刘姓皇族集团爆发争权斗争,开国功臣陈平、周勃在内响应,刘姓诸王群起而杀诸吕。最终,刘姓皇族集团取得胜利。在平息诸吕之乱中,韩信也参与其中,建立了功绩,被任命为县尹。汉文帝时,韩信被封为车骑都尉,后来升任河江郡太守。
稿件采写: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