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公路的“厕所革命” ——小厕所透视公路民生(上)

泉州公路

近年来,泉州公路通村达社,旅游景点串珠成线。

每逢旅游黄金周,到刺桐城旅游的省内外自驾车,就把不少景区沿线公路服务区、休息区挤得满满当当。

戴云山下里程渐长的绿色公路,高速发展的自驾游市场,撬动了旅游产业,带火了乡村经济。不过,一火再火的自驾大军,也凸显了公路“失厕”的尴尬,与之如影随形的则是群众出行及旅游体验差的问题。

比如,路上水喝多了内急!却找不到厕所…

好不容易找着了!却要大排长队…

终于轮到自己了!却要屏住呼吸闭上眼睛…

如何进行合理的建设并进行有效的管理,

补齐这一民生短板……

两年来,泉州公路供给侧改革发力新课题。

泉州公路的“厕所革命” ——小厕所透视公路民生(上)

土地资金怎么“破”

走进省道203线德化双交林停车区,脚下宽阔的便道尽头便是一间干净整洁的卫生间。卫生间白墙黛瓦,绿水青山环抱,宽敞大气。

卫生间侧翼小山坡有一座毫不显眼的储水池,深埋的管道如地下的彩虹,山泉水通过它奔涌进储水池,同时管道插入卫生间、停车区,不但供卫生间冲刷、洁厕,还用于整个停车区的绿化洒水。

记者从泉州市公路局了解到,早在2015年双交林停车区建设过程中,就充分利用废方点,扩大面积、提升硬件。2017年停车区预留的土石裸露之地摇身一变成50平方米功能完善的公路卫生间,既改变了荒废旧貌,又满足了游客“方便”需求。

双交林厕所只是泉州公路厕所的一个缩影。

“集镇寸土寸金,山路空地有限。专门找块地建公路公厕不容易。”在市公路局局长郭根才看来,公厕建设土地、资金是首要难题。特别是在基础设施薄弱的山区,每块地、每一分投入都十分宝贵,更需要集约用地,发挥合力,因地制宜以求破题。

比如,在用地上,为避免与山区争地,与生态争地,德化省道203线生态公路利用路侧废方地,建设双交林、石柱、湖板停车休息区,休息区内均建有公共厕所;针对安溪、永春、德化、石狮、惠安等地停车区、服务区原有卫生间老旧实际,就地改造、更新;人流、车流集中的地段公路站设置24小时便民服务项目,开放公路站卫生间,解决集镇拥堵与公厕落地矛盾。

在合力共建上,对公路沿线周边服务场所公共厕所的数量和所处的位置进行摸底,目前已有32处加油站、沿线公园、饭店、旅馆的公共厕所有初步共建意向,下一步将适情进行提升改造、加强管理。

突破“修厕”两大难,“公厕革命”一路挺进,群众赢得了“面子”,更得到了“里子”。

反过来,得到实惠的公路沿线村镇又积极参与到公厕建设中,泉州公路有限的“种子资金”产生“共建双赢”的民生效果。

“路厕何处寻,臭味循千里”…… 站在当今四通八达的道路上,透过或古香古色,或现代简约的“方便之所”,尤能清晰回想不久的过去公路“寻厕”的尴尬。小小公厕的变迁,恰恰照见公路民生踏实的足迹。

“ 泉州公路‘厕所革命’仍在路上。未来,将向着公路尽头,更偏远、更分散、更底层的角落挺进。”郭根才如是表示。

文、图:刘紫燕

[责任编辑:黄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