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张雅云)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汽集团”)成立50周年,对于这个老牌国企而言,从三线军工到行业领导者,经过了犹豫与挫折,调整与变革,最终以坚持改革创新的“陕汽精神”成为勇立潮头、追赶超越的“行业范本”。
“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采访团走进陕汽集团 (安鑫 摄)
6月22日下午,由中共陕西省委网信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承办的“‘陕’耀新时代 领航新丝路——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暨“砥砺奋进 国企担当”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陕汽集团,倾听陕汽50年发展变革背后的故事。
三次创业 一路高歌砥砺奋进
1968年,陕汽在宝鸡蔡家坡开工建设,拉开了50年的发展序幕。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第一代创业者们克服重重困难,建设起我国第一座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生产基地,自主开发出我国第一代重型军用越野车,改写了我国不能生产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的历史,解决了我军“有炮无车”的问题,成为经国家唯一指定装备我军的主力战车,为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陕汽集团副总经理刘科强在讲到陕汽的历史时骄傲地说到。
陕汽集团副总经理刘科强接受记者采访 (安鑫 摄)
在80年代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陕汽顺势而为,于1984年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刘科强说,当时的陕汽人竞相树立市场意识,引入竞争机制,经过不懈努力,陕汽不仅在进入九十年代后扭亏为盈,而且在西安建成新厂区,并通过从奥地利和德国引进先进的重型汽车和大客车底盘生产技术,实现了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水平始终保持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世纪之交之时,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和联营的僵化体制,陕汽发动全体员工在改革思路上寻求突破,大胆进行资产重组,策划了第三次创业的战略部署。2002年2月28日陕汽集团成立,年底,推进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合作,搭建了新一代重型卡车平台,企业活力迸发,实力不断增强。2003年初,陕汽开始了北郊新基地的筹划工作,标志着第三次创业的号角正式吹响。
脱离了旧体制束缚的陕汽,陕汽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实现资产重组后,组建起陕西重汽、汉德车桥、通力专用车和西安康明斯等22家参控股子公司,形成了陕汽、潍柴动力、法士特、汉德等黄金产业链,在体制上实现了从上到下的全面改革与创新,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陕汽推动的这场深刻变革,成为了资本运营成功的“经典案例”,使企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自主创新 军民融合彰显担当
代表民族重卡走向世界,参与全球竞争的陕汽,始终坚守初心,始终紧抓核心竞争力这一关键,在产品技术上不断创新。
回顾陕汽的发展史,上世纪70年代,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自主开发了“延安250”军用越野车;80、90年代,开发SX2190系列军车,成功参加50周年阅兵;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与对外合作,成立集团、改制重组,实现了体制机制创新;北郊基地的策划和建设,实现了发展模式创新;引进MAN F2000技术,实现了产品创新;进入“十三五”以来,确定了“123456”发展理念,第三代军车成功中标,新一代产品平台即将成功上市,天然气、新能源、纯电动产品行业领先……这些都是不断创新的具体表现。2017年底,陕汽实现产销19万辆,稳居国内前三,确立了在市场中不可撼动的王者地位。
陕汽集团重卡组装车间 (安鑫 摄)
陕汽应军车而生,依军车而强,作为5次参加阅兵的汽车生产企业,陕汽始终保持军用汽车的领先地位。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艰难过程中,陕汽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从军用汽车向民用汽车市场进军,在不断地摸索与创新中,于90年代完成了军转民的过渡,成为军民融合的成功典范。目前,陕汽集团民用汽车的份额也在不断增加,成为陕汽品牌的有力支撑。
工匠精神 筑梦陕汽成就辉煌
对于制造行业而言,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工匠精神”是企业做精、做强的根本。陕汽的发展也离不开这样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基层员工,席小军、刘东就是其中的代表。
匠人代表席小军向记者讲述背后的故事 (安鑫 摄)
席小军是陕汽集团汽车装备制造厂铣磨班班长,获得陕西省首批“三秦工匠”、陕西省“十大杰出能工巧匠”、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他靠一双手和传统铣床,在19年里加工了数十万个汽车件及模具零件,没有出现过次品,有人问他如何取得如此惊人纪录,答案就是:用心。席小军认为这种用心来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身边的同事也亲切地称他为“席匠人”。
席小军完成的创新改善成果高达100余项,三项荣获全国机械行业“QC”一等奖,两项荣获国家专利奖,荣获省市创新成果奖10余项,各类创新改善累计为公司节约成本上百万。
刘东,在201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勇于钻研技能,善于挑战自我,从最初的中级钳工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车架厂首屈一指的高级钳工技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陕汽的“工匠精神”。
匠人代表刘东接受记者采访 (安鑫 摄)
像席小军、刘东这样的“技术大拿”在陕汽集团还有很多,也正是有了他们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才成就了陕汽领跑行业的梦想。
对于今后的发展,陕汽集团制定了“2035”战略,即到2035年陕汽全系列商用车业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能源乘用车业务成为行业重要力量,集团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刘科强向记者团成员慷慨激昂地说到。
知天命而望百年,50岁的陕汽在经历了一次次改革洗礼后,正以“百年陕汽”的梦想照亮奋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