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报警牵出宁波套路二手车案 74名犯罪嫌疑人被抓

央广网

多人报警牵出宁波“套路二手车”案 警方抓获74名犯罪嫌疑人

央广网宁波5月8日消息(记者曹美丽 杜金明)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网络交易不断盛行,想买辆二手车早已经不一定非得在本地。关注二手车市场,可能会发现那些同年份车况最好、价格最低的车,所在地大多都是宁波,总会让人产生捡到便宜的错觉。然而,近日宁波市鄞州警方一举摧毁4家涉嫌诈骗的二手车交易行,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4名。宁波二手车交易市场乱象随之再次被曝光。

记者调查发现,这种骗局无非是利用合同漏洞,设个圈套让消费者违约,再以此为借口“吃”掉定金。吃掉的定金,车行和车主各得一半,然后车行再跟业务员四六分成。相比前几天曝光的“套路贷”,这种手法,可谓“套路二手车”了。

这种明显的违法违规行为在宁波长期存在,已经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是制度漏洞还是监管不力?这样明目张胆的诈骗真的管不了吗?

2016年底,家住杭州萧山的姚先生在某二手车信息发布平台上看上了一款奔驰轿车,信息显示这辆车在宁波,行驶里程不到一万公里,价格比当时的新车低了5000元。考虑到这款车卖的紧俏,到4S店买新车至少要等两三个月,姚先生决定看看这辆二手车。

姚先生告诉记者:“新车的指导价是43.5万。没去看车之前就谈了,是43万。走到半路上他们打电话说别人要定了说43.5万,结果到了宁波又说44万。”

想想都到宁波了,也不差5000块,姚先生一狠心还是决定买下来。双方签了合同,姚先生交了39000元的定金,准备办理按揭,然后提车。他说:“业务员告诉我,说会找银行的工作人员过来跟我签单,开始说利息是5厘,手续费大概9000元。定金一交就完蛋了,光按揭手续费就变成48500元了,利息是另外算的,9厘的话最少也要四五万元。”

一下要多付10几万,姚先生认为不合理,坚决不同意交易。他说:“合同上面写了,7个工作日之内完成过户,如果不能过户,就算违约。”

姚先生这才意识到入了商家的圈套。他告诉记者:“1月3日,我去报警,1月6日他们就把车卖掉了。就是说,7个工作日没完成过户,他们立马把车卖给下一个客户,如果下个客户没有买,再卖下个不断坑人。把你的定金坑过去之后,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把这个车买下来,就比市场价贵了10几万元。”

当时,姚先生跟十几个有相同遭遇的人走上了艰难的维权之路。他们先后找到宁波明楼派出所、市场监管等部门,但都不了了之。姚先生最后不得不请律师打官司,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当地法院的调节下,他要回了32000元。

姚先生无奈地说道:“很少有判的,多数都是调节掉的,调节之后多少拿一点。有人想就算了,不想再折腾了,有被骗30万的,一分钱都没拿回来。”

更多的不法商家以低价为诱饵,用不存在的车辆诱骗消费者来到车行,然后告知消费者所看车辆已经被交易或者存在问题不能交易,随即向消费者推荐其它车辆,然后一步一步把消费者带入圈套。

鄞州区中河街道派出所刑侦中队副中队长袁兴说,近几年几乎每天都能接到有关二手车交易纠纷的报警电话,报警人以外地人居多。刚开始他们认为是普通的经济纠纷,并没有深入调查,随着报警电话增多,他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袁兴说,本周内他们将把犯罪嫌疑人移交检察机关。

原宁波市二手车经纪行业协会秘书长陈洪说,他2016年在协会任职时就多次就二手车交易乱象向宁波市相关部门提出整改建议,但未引起重视。他认为,宁波二手车市场乱象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制度制约,监管部门不作为。他说:“搞运动式的整治是不行的,总要有个法规。二手车交易必须通过二手车交易市场,买卖双方到那里开发票,就要审核合同,合同需要规范一下。”

宁波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周丽娟说,其实消保委很早就注意到合同争议问题,去年7月,宁波市场监管局、商务委、消保委联合制定印发了《宁波市二手车买卖中介合同(示范文本)》,明确了出卖人、买受人、中介方三方权利、义务与责任,其中明确,要在签订合同之前,把按揭费用用书面形式告知消费者。但问题是,大多数二手车中介对这份标准合同并不买账。

周丽娟说:“去年7月份正式定稿,改了五稿。现在有人拿来投诉,发现合同还是原来的。合同是推广使用,不能强制使用。”

除了常见的按揭贷款受阻之外,还有上牌受限、全款提车设限等多个套路。宁波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海平认为,消费者在购买二手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取证。另外,卖方常常会让买方交一部分钱作为押金或定金,交这个钱一定要谨慎,因为一旦交钱就会被牵着鼻子走。

吴海平说:“看到性价比特别高的车可能就轮不到消费者买,二手车商肯定会内部消化掉,看到这样的车一定要注意,如果碰到这种情况,合同签好,对于一些细节光说没用,一定要写在上面,无论是他违约还是你违约都是明确的事情,最后可以走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