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鸡市有不少人把钱借给了同一个人,现在,这个人却怎么都联系不上,更重要的是,这个借钱的人身份特殊。记者在宝鸡市陈仓区的一个小区见到了向我们反映问题的当事人之一,一位84岁高龄卧病在床的老太太。
记者:他总共欠您多少钱?
老人:27万,这个袋子全部装的他的欠条,每个月都给利息,说到最后把本金给我。
记者:每个月利息给您多少钱?
老人:按照二分利给。一万块钱每个月给200块钱利息。
记者:他当时有没有说从你们这拿的这部分钱去做什么用?
老人:说了,第一次说是搞投资,第二次说是开电影院。
而遭遇这次情况的,绝对不止老太太一个人。
被借款人小王:借了40万,他说他用一下,周转一下,结果借去就再没还回来。
记者:你一次性给他打了40万?
小王:对,40万。这40万是我从银行贷出来的,他以前从我跟前拿个三五万,他很讲信用,一下就给我了。
如果说,老太太是经人介绍才认识这个人的话,那么小王跟这个人可是相当的熟悉。
小王:我们都认识有30年了,他骑摩托车开汽车都是我教的,他是哥我是弟。
从小王出示的银行打款凭证以及老太太这一张张白条借据上的签名,和身份证复印件,记者发现,这个借钱的人叫蒲红兵,年龄大约在50多岁,值得一提的是,大家之所以能够信任并借钱给他,一个主要的原因跟他的身份有关。
老太太:他是派出所的所长,他不会骗人吧,他本身就是(执法人员),他能骗人吗?
小王:我们就是看他这个职业(警察),才把钱借给她的。
记者:不但写了蒲红兵,这后面还备注了磻西派出所的字样。
那么这个蒲红兵究竟是何许人也,,到现在为止,他又在什么地方,那所有受害者的话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那就是宝鸡市公安局高新的磻西派出所,接下来,调查员将会进入调查核实。
派出所工作人员:蒲所不在。
记者:他干什么去了?这么长时间没回来?
派出所工作人员:蒲红兵是所长,人家到哪去也不给我们说。
记者:他是你们这一把手?(所长)
工作人员:不是一把手
记者:是副所长?
工作人员:对,假休满以后人家没来,我知道你们来是什么事情,我们也知道,来的人多的很,我们都是这样答复的,反正人没在,什么原因我们也不清楚。
那他现在身在何处,欠债直说是否属实,被借走的钱到底做了什么用途?记者继续展开调查。
就在记者前往磻西派出所对蒲红兵的身份进行核实的过程中,另一位当事人(老杜)出现了,他的情况和此前老太太以及小王遇到的如出一辙,有所不同的是,他借给对方的钱,数目更大。
记者:总共借了多少钱?
老杜:前面借了100万,今年4月份又拿了43万。
记者:你相信他的原因是什么?
老杜:因为人家是警察。
当事人小王回忆,自打再约好还钱的日子对方并未还钱,在那个时候他就开始催对方。
记者:这是他发给你的最后一条短信
小王:就发了这条短信之后,就走了再没回来。
差不多是在同一时间,老杜也收到了几乎同样内容的信息,信息里的字眼除了表达悔恨和无奈之外。最清晰的一点则是表明她要离开。
老太太:我没想到他会跑,因为他是公安人员,跑的后果他清楚。
随后记者和两位当事人试图找到蒲红兵的家,并向家属了解情况。
记者:他多长时间没回来了?
蒲红兵妻子:有一个月吧。
记者:走之前也没给你说什么?
蒲红兵妻子:没说什么。
记者:他外面欠钱的事你知道不?
妻子:不知道,他走了以后我才知道。
记者:那他在外头干啥呢?
妻子:我不知道他在外头干什么,他借钱的事我从来没感觉,我也不知道。
经过记者的走访发现,这个叫蒲红兵的人,借钱的对象上到生意人,下到普通老百姓,既有老熟人也有经人介绍认识的人,借钱的方式虽有差别,但理由都和要投资有关。
老杜:说是开了个酒店。
记者:你明知道他是警察身份,他说要投资,这首先就是违法的,不允许的。你没有质疑他?
老杜:我没问过,他说没人知道。法人是郭某,不是他,他也一直没承认。
他们口中的郭某成了问题的关键之一,根据当事人描述的状况,当时蒲所长跟他们借钱的时候说的投资项目,似乎都与和这个人有关,目前蒲红兵去向不明,这位郭某是否能够找到?他们俩人间又是怎样的关系?
两位当事人介绍,郭某是当地一家酒店的老板,于是,记者和当事人去往酒店寻找郭某,然而这里并没有见到他本人。
电话连线郭某:他借的钱我没有拿,那地方是我一个人投资的,跟他没有关系,他骗你们呢。不光你一个人说,好多人说我投资了。公安局找我了解情况呢。我给人家实话实说了。
记者:这人去哪了你知道不?
郭某:不知道,我也找不到人,我哪还有他欠我的80万的两个条子。我还给他做过担保。
记者调查过程中发现,蒲红兵借钱的金额从五万到一百万不等,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超过了近600多万元,几位熟悉他的人告诉记者,平日里他为人朴素,要较为低调,发生这样的事情很多人都匪夷所思,就行这起案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还有待公安部门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