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安溪:“靠山吃山”走出脱贫新路

安溪报

感德镇炉地村位于我县西北,离镇政府近20公里,是典型的发展资源匮乏村。开展驻村帮扶以来,市公路局派驻村干部林云明带领当地群众依靠当地林地、竹林资源优势发展种养殖产业,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取得明显成效。

“变草为宝”发展山羊养殖

时下天气开始转凉,羊肉成为人们贴秋膘和补冬食品首选。近日,在泉州市区一小区,一辆小货车刚到小区门口,就被小区居民围得水泄不通。从车上卸下来的几只已杀好的山羊,不一会儿被抢购一空。

这些山羊正是从炉地村运来的,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生活在无污染的森林氧吧中,绝对原生态好羊。”现场,林云明主动当起代言人,向周边群众介绍炉地村。

其实,发展山羊养殖并不是林云明的最初想法。一开始,他也为炉地村发展做很多设想。但一到炉地村,他傻眼了,村里只有500多亩耕地,茶园也只有700多亩,而林地却有12000多亩。“看来,只能靠山吃山了。”

经过考察,林云明在离村子四公里的山上找了块“风水宝地”,一方面,这里远离人居,可避免养殖和村民生活双向污染。另一方面,这里牧草丰盛,为发展山羊养殖提供充足、免费的饲料。

仅用几个月,一个300多平方米的羊圈建设完成,村民吴文华等四名贫困户成为养殖户,每天打理羊圈清洁和负责放羊工作。很快,200只山羊的养殖规模就这样搞起来了。

“以前收入单一,现在有了工作,生活有盼头了。”吴文华告诉记者,现在他每个月工资3000元。从事养殖让贫困户脱贫,还增收村财。据了解,如今,炉地村单养殖山羊一项就可实现年产值80万元。

“点竹成金”筹划食品深加工

跟吴文华一样的贫困户还有陈秋英、官素兰和官红庄等人。她们每天早出晚归,在炉地村300多亩竹林间,精心抚育竹子。这些可是她们早日实现脱贫的“金竹”。

林云明告诉记者,以前这片竹林疏于管理,任其生长。村民们有时砍几枝,也只是编几个竹筐和斗笠。去年台风“莫兰蒂”和几场暴雨吹得竹子东倒西歪,损失较大。台风过后,林云明就想着如何管理好这林,让其发挥出好效益。

在一次走访群众时,林云明发现炉地村传统晒制的笋干口味和品质皆为上乘。于是,他就带着村里的笋干到市区推销,同样获得青睐。回村后,他和村干部合议,发展竹食品深加工。

说干就干,林云明立即组织发动村里几户贫困户参与到竹林管理。待春雨一下,根根竹笋破土而出。林云明组织村民及时上山挖笋,统一晒干,装入包装盒。就这样,平时在村民眼中不值几个钱的笋干一下子变成深受市民喜欢的“伴手礼”。

“随着总投资3600万元感德镇通往芦地村的县道340翻修和开通,这些不为人所知的‘山宝贝’将进入城市千家万户,成为市民餐桌上的绿色健康食品,也为炉地村群众提供可持续发展资源。”林云明说。(记者林钦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