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歌手”发起成立艺术团 希望筹办打工者春晚

新京报

“打工歌手”许小猛:用歌声去拥抱城市

发起成立“长三角打工者艺术团”,每年演出十余场,希望筹办“打工者春晚”

许小猛

许小猛

“钢筋水泥脚手架,车水马龙黄马甲;快递包裹风雨下,街头巷尾千万家。”二十八个字,唱尽打工者的城市生活。10月20日,是这首《城市是我家》的上线首日,这首反映农民工拥抱城市的歌曲,甫一推出,就引发关注。

《城市是我家》系列一共三首,作者是33岁的江苏苏州打工者许小猛,而演唱者,全部是来自各地的农民工,他们大多来自许小猛发起成立的“长三角打工者艺术团”。工厂操作工出身的“打工歌手”许小猛昨日告诉新京报记者说,进城务工者与城市是“同一个起跑线发展起来的”,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千千万万打工者,他要通过创作属于打工者的歌曲,建立属于打工者的文化自信。

“坐公交车到处逛逛就算旅行”

新京报:当初为什么离开家乡到城市打工?

许小猛:我的老家在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是江苏、安徽、河南三省交界地带。农民出身,父亲是一名乡村老师。

我曾经在很多地方打工,比如上海、郑州、广东。当初来苏州就是为了谋生,我有很多同学在苏州打工,跟我说这边工资还可以。小时候对江南有很美好的想象,于是就来了,那一年是2004年,算起来也有十几年了。

新京报:在苏州做的第一份工是什么?

许小猛:第一份工,是在苏州市吴中区的一个电子厂,流水线的操作工,做液晶屏。每天干活12个小时,上午8点到晚上8点半,一天的吃饭、休息、上厕所,都在多出来的半个小时里扣。这样下来,一个月能有一千多元钱的收入,比在老家要高不少。

新京报:很多人说,不外出打工不知道生活的艰辛?

许小猛:现在想想,刚出来打工的时候,生活是很单调辛苦的。比如我刚到苏州,工厂没有宿舍,和老乡合租一个房间,房租一个月就有300多元。平时上班没什么休息时间,很少出门,来苏州之后的很长时间,我只去观前街逛过。

那时候工资不高,还要给家里寄一些钱,就比较节省。周末的时候花上两块钱,坐公交车到处逛逛,就算旅行了。

新京报:工友们有什么业余生活吗?

许小猛:工厂里的节奏是上两天白班、两天夜班,两天休息,6天一个工作周期。上班时穿一套只露出眼睛的工作服,去厕所要打报告。下班后没有什么业余生活,有的人会熬夜上网,我就是听听音乐。这样的经历,也是我后来组织艺术团,为打工者做公益演出的动力。

新京报:对音乐的爱好是一以贯之的?

许小猛:从小就特别喜欢音乐,小时候家里有一台收音机,我特别喜欢听点歌台,每天放学回家都会打开听,好几次听到入迷忘了上学,还被老师批评。后来去学习音乐教育专业,也是这个原因。

“打工者也可以成为城市的主人”

新京报:怎么完成从一名打工者,到艺术团组织者的转变?

许小猛:2007年,从电子厂出来后,我又陆续做过很多工作,在咖啡店弹过钢琴,在婚庆公司做过主持。在河南老家,我是音乐教育专业毕业,有一些专业知识,打工期间也会听听歌,弹弹琴。后来在一次婚礼演出中,我遇到了一些同样喜欢唱歌跳舞的朋友,他们都是在苏州的打工者。交换了想法后,我决定成立一个公益社团,为打工的兄弟姐妹做更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