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赌城枪手身份揭开:白人百万富翁
枪击案死伤人数升至59死527伤,目前尚无中国公民伤亡信息
美国赌城拉斯韦加斯1日晚发生美国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枪击案:一名64岁白人男子从32楼往下扫射,已确认59人死亡、至少527人受伤。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工作组已经抵达拉斯韦加斯,展开领事保护工作,目前尚无中国公民伤亡信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枪击事件予以强烈谴责,呼吁国民保持团结。枪手已经自杀身亡。
随着此人身份逐渐揭开,人们心里的谜团却越来越大:他究竟为何下此毒手?
受到惊吓的音乐会观众坐在路边休息。
爱豪赌
名下有房、有飞机
枪手名叫斯蒂芬·帕多克,64岁,是一名退休会计师、房地产投资商,住在美国内华达州梅斯基特一处高档退休老人社区。
现年57岁的弟弟埃里克·帕多克住在佛罗里达州。埃里克说,哥哥是个百万富翁,并无犯罪记录,“甚至可能连一张交通违章罚单都不曾有过”。
法新社报道,斯蒂芬仅在内华达州就有两处房产,总价超过70万美元,其中一处位于梅斯基特,距离“赌城”拉斯韦加斯一小时车程。
此外,斯蒂芬学过开飞机,名下至少一架私人飞机。
若说有什么不寻常之处,那就是斯蒂芬的豪赌习气。据弟弟回忆,斯蒂芬打扑克或玩其他赌博时喜欢高额下注,动辄数千美元,“他有一次发短信告诉我,在赌场赢了25万美元”。
一些人猜测斯蒂芬是否赌输欠债,但警方尚未从他的财务记录中找到蛛丝马迹。
当地时间10月1日晚间,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一场音乐会上发生枪击事件。
啥动机?
不关心政治、宗教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宣布认领1日枪击,声称斯蒂芬数月前加入该组织,还取了个新名字“阿布·阿卜杜勒·巴尔·阿姆里基”。
不过,这一极端组织经常“冒领”袭击。美国联邦调查局探员阿伦·劳斯说,尚未发现斯蒂芬与恐怖组织有何牵连。
按照弟弟的说法,斯蒂芬与任何组织、宗教、政治势力“都毫无瓜葛”,也并非白人至上主义者……
枪击案发生后,警方闯进斯蒂芬在曼德勒海湾酒店入住的客房,发现至少17件枪支武器,包括自动武器。警方后来搜查斯蒂芬在梅斯基特的住所,又查获18件枪支、数千发子弹以及爆炸物。
这让弟弟埃里克不得其解。埃里克以为,斯蒂芬虽然有持枪许可证,也买过几把手枪和一支步枪,但从未服过兵役,“对枪支不是很狂热”。
在美国联邦调查局前谈判专家克林特·范赞特看来,斯蒂芬不符合典型的枪手特征,其袭击动机成谜。但可以肯定的是,此人耗费多日来策划袭击,“他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如何去做,而且看起来他根本没打算全身而退”。
有女友
常给老母寄饼干
惨案发生后,斯蒂芬的62岁亚裔女友玛丽卢·丹利跃入调查人员视线中。联邦调查局探员已经追踪到她,证实事发时她身处国外,眼下正与她展开进一步联络。
美联社报道,斯蒂芬至少离过两次婚,后来与丹利同居。据埃里克形容,丹利“挺和善”,时不时地给斯蒂芬的90岁老母亲寄饼干。
斯蒂芬对远在佛罗里达州的母亲也非常关心,例如最近该州飓风肆虐,斯蒂芬赶紧打电话问母亲有没有遭遇停电;当得知母亲需要助行器时,斯蒂芬就买了一个寄给她。
埃里克说,九旬老母得知枪击案后,“完全吓呆了”。事实上,亲友都感到难以置信,“我们彻底傻眼,就像从天上砸下一颗小行星。”
斯蒂芬来自一个破碎家庭,一共兄弟姐妹4人,他排行老大。他的父亲本杰明·霍斯金斯·帕多克上世纪60年代因抢银行入狱,曾于1968年越狱,登上联邦调查局“十大通缉犯”名单。
埃里克告诉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他们兄弟对父亲没啥印象,“我自己就是在(父母)逃亡途中出生的”。
邻居埃娃·普赖斯说,老帕多克被捕时,斯蒂芬只有7岁。据这名邻居描述,“斯蒂芬是个好孩子”。
斯蒂芬在佛罗里达州也有至少一处房产。邻居唐·朱迪说,斯蒂芬“挺和善的”,“我们第二次相遇时,他就把房子钥匙交给我,请我在他外出时帮忙收邮件和报纸,检查一下房子有没有漏水啥的……他偶尔会打电话问我房子没啥问题吧?一切都再寻常不过了。” 据新华社
■ 专家分析
持枪是“传统”禁枪尚不可能
资料显示,拉斯韦加斯所在的内华达州是美国枪械管理最为宽松的州之一。美国此前大部分枪击事件发生地点均为禁枪州,比如今年4月发生在加州圣贝纳迪诺北园小学枪击事件,就在全美最严格的禁枪州发生。
在美国,拥枪派所持有的重要观点之一,就是禁枪导致枪击事件发生时现场人员无法进行反击,也就是所谓的坏人有枪好人没枪的逻辑。拉斯韦加斯枪击事件中,发生地点为全球枪械持有最为自由的地方,现场人员同样无法做出有效反击,这直接动摇了美国拥枪派的核心观点。所以,不少观点认为,此次枪击恐怕会成为禁枪派用来加强枪械管控的重要事件。
北京大学法律系研究生、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法学硕士王太和律师称,美国第二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拥有持有枪支的权利。两百多年来,个人可以合法拥有枪支成为美国人民自由的象征。
美国私有枪支总数量已有3亿多支,远远超过美国人口总数量。据2012年的统计,美国每一百万人中就有近30个人死于枪击,这个数量大大超出其他国家。
即便如此,目前并没有看到美国有解决枪支问题的任何希望。在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多种制衡下,拥枪和禁枪一直处于争议当中,目前也只停留在争论的阶段,并没有任何突破性的法律修改。面对枪案频发的情况,人民对于枪支安全的担忧,远远没有达到政客们口中所谓的“免于恐惧的自由”。
新京报记者 潘佳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