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养路工陈德清:养路已经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泉州公路

他们披星戴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工作在第一线,默默无闻地为出行的人们提供道路安全保障,他们就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坚守在平凡岗位上、始终不忘本职工作、不断努力创新的养路工

泉州养路工陈德清:养路已经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泉州养路工陈德清:养路已经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1991年,来自惠安的陈德清开始了他的工作生涯——在河市公路站做一名养路工。

这一干,就是23年。

在泉州养路人中,常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献完青春献一生,献完一生献子孙”。

不少养路人从父辈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扎根公路,成为名副其实的“路二代”。这还不够,陈德清的直系亲属几乎都在公路上。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和弟弟也走上了公路,因为对公路情有独钟,陈德清很快就结识了同样出身养路世家的妻子。除了妻子,妻子的哥哥、父亲都在公路上默默奉献着。两人结合后,陈德清一家,整整有6人扎根在公路上,对此,陈德清颇为“自豪”。

泉州养路工陈德清:养路已经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拿着扫把也欢乐没几年,社会发展就催促着公路养护的机械化。同事说:“陈德清就像一个机器人,只会干,不会说,做完一样做另一样。”因为从最简单的人工公路维护到机械化普及,对于初中学历、对机械概念一窍不通的陈德清来说无疑是个大难题。但是,他凭借着自己“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态度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选择了“继续前进”,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始终不忘为大家“谋利”。

泉州养路工陈德清:养路已经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1997年,陈德清通过培训一步到位拿到了驾驶证B证。此后,“养路机”“扫地王”“农用车”……各种设备车辆,陈德清无不信手拈来,驾轻就熟。公路上的事,修修补补是最常见的,从柏油路变成水泥路的年代里,泥水活又成了陈德清的必修课,拌水泥沙浆、水泥找平……无一不会。

在工作过程中,因为木质的桥梁检测梯使用时间短,他就想办法改制成钢膜制的活动板桥梁检测梯,不仅节省了材料和价格,而且可以随意调整角度,重复使用率大大提高;

因为原始施工牌的灵活度不高,他就改造成三角灵活型,可以自由变换方向;

因为早期路缘带铺装费事、费力,他就设计了直线铺装的机器,效率比早先提升了好几倍。

正是凭借着这样一颗对养路工作认真负责的心,以及总结了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接受采访时他告诉记者,自己这些年来发明的工具不下50件,而且大多都是利用旧机器改造,节省了不少的材料。

也正是因为积累了多年的发明经验,使得陈德清对机械改造方面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去年,他和站友黄顺义经过了三个月的努力,终于设计出一款自行式割草机,大大减轻了养路工的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此项发明还获得了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二等奖。他说,能得到同行的认可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公路站的同事说:“他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过年过节都自己值班,把方便留给别人。”面对夸奖,陈德清笑笑说:“那没办法,有的机械只有我会操作。”

记者好奇地问他,同样养护马路,你怎么会懂得那么多?

陈德清的回答很朴实:“会得多,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更满意,那样自己才会更开心!”

记者 李志琴 苏泽洪

通讯员 刘紫燕 阮昭群 王育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