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闽籍艺术家参与创作 探秘厦门会晤主会场艺术精品

海西晨报

蔡国强作品《故乡》。

宋汝窑“鼓钉洗”

刚刚落下帷幕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吸引了全球关注的目光。各国领导人参会的会场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很多人好奇,此次厦门会晤主会场的装饰理念是怎样的?都陈列了哪些艺术作品?

昨天,记者对话中国陈设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厦门会晤主会场艺术陈设总监童雁汝南,为您揭晓答案。

艺术品陈列体现三大主题

童雁汝南共参与厦门会晤主会场三大场所的艺术品陈列,分别是迎宾区、会议区及宴会区。这三大场所的功能不同,所陈列的艺术品也各不相同。

“迎宾区就是接见外宾的区域,是一个礼仪空间,意为展现礼仪之邦的好客之道。”童雁汝南告诉记者,在该区域陈列有孔子雕像,借以引出“礼”的传统,还有中国古瓷作品。这一区域还陈列了刘国松的《海内存知己》、周韶华的《搏浪》等绘画作品,以“海”的文化元素为主,契合厦门地域特色。

会议区是最重要的区域,其艺术陈列主题定义为“和”,并使用“山海”为创作元素。因此,该区域陈列的艺术作品有赵无极的抽象油画、蔡国强的《故乡》等。

宴会区的主题是“花”。“宴会区是一个相对轻松的区域。”童雁汝南告诉记者,“厦门被称为‘花园城市’,以花的元素来演绎宴会区,不仅吻合厦门的城市形象,也能营造宴会空间的自然祥和之态,同时为宴会带来轻松、惬意的话题。该区域的艺术作品题材包括牡丹、向日葵、荷花等。”

共陈列近百件艺术精品

三大场所共陈列了近百件艺术精品,包括古瓷器、国画、油画、雕塑、装置等,涵盖了各类艺术形式。

“在具体的设计思路上,我们以时间为轴线,以地域为参照,选择了从宋代以来至明清时期的古画和古瓷,其中又以福建籍画家优先。”童雁汝南说,在瓷器方面,有一件被誉为“无价之宝”的瓷器,它是来自上海一家博物馆的宋汝窑“鼓钉洗”。据悉,这件宋汝窑“鼓钉洗”造型大方,制作讲究,纯正的天青色亚光釉面,手感温润莹澈,整器品相良好,其估价高达十多亿。

据介绍,为了使这件瓷器安全抵达厦门,该美术馆的馆长亲自跟随专车前往,双手捧着瓷器,24小时不离手。除了宋汝窑“鼓钉洗”,此次陈列的珍贵瓷器还有元青花鱼藻纹铺首罐、明宣德青花缠枝花梅瓶、清康熙釉里红摇铃尊、清乾隆豆青釉大肚尊等。在绘画方面,也有多件珍稀艺术品。其中,古画有扬州八怪李鱓的《藤花图》、清康熙年间福建画家许遇的《石赞图》、民族英雄郑成功书法、王阳明书法以及近现代艺术大师黄宾虹的水墨画等。

多位闽籍艺术家参与创作

此次三大场馆所陈列的艺术品也具备浓郁的“厦门味”和“福建味”。

“有多位厦门和福建籍的艺术家参与艺术品创作。”童雁汝南告诉记者,比如厦门艺术家汤志义、陈文令、张立平等。其中,汤志义创作了漆画作品《海魂》、陈文令创作了雕塑作品《共同体》。另外还有多位闽籍艺术家参与创作,如陈奋武、范迪安、蔡国强、许江等。这些作品有着浓郁的“厦门味”与“福建味”,也是艺术家家乡情怀的体现。

童雁汝南虽然不是厦门艺术家,但此次也带来了一幅具有“厦门味”的油画———《山水相望》,画面描绘的是日光岩、植物园等厦门景点。此次参与创作的华人艺术家有三分之一来自海外。

67岁艺术家腿绑绷带创作

谈及此次参与厦门会晤主会场三大场所的艺术品陈列,童雁汝南用了一系列数字来形容工作量的庞大:十几轮方案、数十次汇报审批、多轮作品小稿修改、与数百位艺术家沟通、一个多月的现场调试与安装。“留给空间陈设工作的时间非常紧,上述工作都要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完成。”童雁汝南说,即便任务重,但他带领的团队依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童雁汝南表示,为国家重大会议陈列艺术品,不同于一般的美术馆艺术品展览,既要体现“中国精神”,又要照顾地方特色,在具体的操作中还要使艺术品与所在区域相吻合。

与艺术家的沟通是此次工作的重中之重。据童雁汝南介绍,此次参与陈列的艺术品,90%都需要指定艺术家创作。为了完成更好的邀请与沟通,猴年除夕刚过,童雁汝南就成了“空中飞人”,一一拜访每位在世的艺术家,与他们沟通艺术品创作。童雁汝南记得,第一位拜访的艺术家是湖北美院原院长周韶华,他今年已是88岁高龄。另一位令童雁汝南印象深刻的艺术家是上海美协副主席周长江。此次他创作的是一幅油画巨作《沧海狂澜》,长5.62米、宽3.45米,展现厦门沿岸海浪撞击礁石气势恢宏的景观。“因为画作尺幅较大,在创作时,67岁高龄的周长江需要用升降机来创作。因为一次不小心,周老师的腿被机器压到骨折了。”童雁汝南说,后来,等到画作抵达厦门会场,需要做一些改动,周长江也坚持绑着绷带,爬上梯子反复修改。童雁汝南说,正是有了这么多优秀艺术家,此次艺术品陈列任务才圆满成功。(记者 叶子申)

[责任编辑:黄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