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于福海:我投下了首颗空爆原子弹
1965年5月14日9时59分10秒,我国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原子弹“空爆”试验。新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并能进行空投的国家。
现在,当年的英雄们有的已离开人世,有的已步入古稀之年,但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的名字:第一飞行员李源一、第一领航员于福海、第二飞行员刘景新、第二领航员张公祥、通信员孙兴富、射击员韩惠安。
1965年5月14日9时59分10秒,我国成功进行了一次原子弹“空爆”试验。那最准确、最关键、最神圣的一投,就是于福海完成的。
今年7月25日,在秦岭山下的一处山庄里,记者见到于福海时,86岁的他除腿脚稍有点不便外,腰板挺拔,而且记忆力极强,他向华商报记者讲述了我国首次空投原子弹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准备入朝作战
从大学报名参军
于福海出生于辽宁,1950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当时正值朝鲜战争爆发,刚诞生不久的中国空军急需大批的空军飞行员,于福海主动报名参军,入伍到长春某航空学校,成了一名飞行机组的领航员(机组三大员:飞行驾驶员、领航员、射击员)。作为轰炸机的领航员有两大功能,一方面成功将飞机领到指定地点,另一方面就是投弹。
于福海说,他在航空学校仅学了一年,1951年12月毕业分配到部队。1952年中国从当时的苏联进口了一批轰炸机,空军立即在此基础上组建轰炸师。但随着局势变化,于福海没有入朝作战,随部队驻守东南沿海。
缺航油、缺配件
每周仅飞12分钟
1958年12月,于福海等12名飞行员被派往苏联学习新型轰炸机技术,因为当时中苏关系开始变得紧张,苏方不提供飞机,经中方多方努力,苏方提供了另一种轰炸机图-16型飞机(中国称为轰六)学习,这种机型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于福海说,学习一年后回国,因为国内没有轰六战机,12人有的回到原来部队。这一现状引起空军领导的高度重视,空军首长要求留住还没有走的6人,称留下这6颗种子,将来必有大作为。随后,中国通过努力,从苏联购回2架轰六轰炸机,成立了轰六轰炸机独立大队,从此中国空军有了航程远、飞行高的轰炸机,这个机型至今仍是我国维护东南沿海主权的重要力量。
于福海说,两架轰六飞机买回来了,当时我们国家还无法生产出合格的航油,飞机配件和器材更是无法制造也无处购买。为了能把所学用于实践,他们每周只能驾飞机起飞一个通场起落(12分钟),就舍不得再飞行了。
经过层层推选
成为空投任务主角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不过这颗原子弹是采用“地爆”方式进行试验的,因为没有解决运载问题,无法实现空投,对于精确测量核爆炸的当量,检验原子弹各种杀伤力的实际破坏程度等,都有很大局限。当时西方一些国家断言,中国要使原子弹武器化,至少需要5年至10年。所以,空投原子弹,成为我国核试验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央高层通过研究,选择轰六机型进行空投。这种飞机在当时是很先进的,而且载重量大。机型确定后,空军某部将这一机型按空投要求进行了全面改进,达到空投标准。经过层层推选,航空兵独立某团副团长、第一飞行员李源一和第一领航员于福海、第二飞行员刘景新、第二领航员张公祥、通信员孙兴富、射击员韩惠安6名同志成为这次空投任务的主角。备选机组:徐兴宏、赵承业、张师的、高成发、肖富贵、张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