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最炎热的季节里,十天来,72岁的河南人吴新勤,一直守在长歌路和长岸路的路口,连睡觉也没离开过,“这里的蚊子好凶,咬得晚上根本没法睡”。
老人没法离开自己的摊子,“看着自己种的瓜一天天烂掉,做梦都会心疼的”。他从老家运来17吨香瓜,十天下来没卖出几个瓜,却烂了一大半,在桑拿天里散发着难闻的臭味。
吴新勤卖瓜的遭遇,被厦门网友发到了网上,获得《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重视并转载。昨天,是他来厦门的第十一天,热心的厦门市民们从四面八方过来“抢购”他的瓜……
河南老人千里卖瓜
“听老乡说,这边没有人种香瓜,觉得肯定有人爱吃。”这是吴新勤第一次出远门。身为河南人的他连省会郑州都没去过几次,但这次他选择了离家1500公里外的“发达城市”。
这个七旬老农对自己的作物很有自信,“又甜又脆!这是我第一年种瓜,种出来的瓜就比村里其他人家的都好吃”。吴新勤是河南周口市太康县马场镇人,全家人都是以农业为生。在种瓜之前,他一直种小麦和玉米。
这次老人为了来厦门卖瓜,还把村里几家品质不错的瓜农的瓜一起收了,“我侄子、我邻居的瓜好我才要的。第一次跑这么远的地方做买卖,不拿出点好的怕不好卖”。
老吴花了7000多元的运费,将瓜运到了厦门。车辆经过长歌路和长岸路路口,他们就在这里下车卸货了,“看着比我们县里热闹,马路很宽敞,旁边还有一个西瓜摊子,感觉生意比较好做”。吴新勤一心这么想的,他憧憬着厦门之行能给几个孙子赚足学费。
一场大雨瓜烂一半
看上去“不错”的摊点,并没有给吴新勤带来热闹的生意。“这边过路的车辆很多,但是人不太多。我切了几个,送给过路人吃,他们吃完也没买。”他的瓜并不贵,一斤只卖1.5元,但是一天能卖个10多斤就不错了。几天下来,老人有点摸不透厦门市场的脉络。
瓜不好卖,老人连盒饭都舍不得吃,早餐还买馒头和豆浆,中午和晚上只吃自己带来的瓜。吴新勤把草席铺在瓜摊边上,睡觉也不误看摊子。夜里,路边的蚊子多得像轰炸机群似的。“没有一个晚上睡得着的,这里的一只蚊子有我们家两只那么大。”干瘦的老人,心有余悸地比划着。
伏天里,厦门中午的温度逼近40℃,他有气无力地吆喝着,虽然老人明知没什么生意,但如果不叫卖连一个生意都没了。
来厦门的第六天,他遇上了一场雨,在别人看来“解暑”的大雨,在瓜农看来不啻是“灾天”了。“收上来的瓜不能沾水,浸过水会加快烂的。”吴新勤慌了。
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有一批瓜烂掉,瓜摊的臭味越来越重,老人的心情如坠冰窖,一根烟接着一根烟……
爱心在瓜摊涌动
转机出现在上周五,有位市民经过老吴的瓜摊,看到愁眉不展的吴新勤,在了解这位瓜农的遭遇后拍下了一组视频,传上了网络。上周六,这则视频引发《人民日报》微博的关注,并以《17吨香瓜卖不动,七旬瓜农露宿街头》为标题转发,一天之内视频点击率超过200万次。
昨天开始,这个臭气熏人的瓜摊一度拥挤起来。早上10点,一位开着玛莎拉蒂的大姐,过来花了300元钱,找老人买了10斤香瓜。“她不让我找钱,让我早点回老家,还说要是早知道会发动身边人多买点。”
市民们都是看到网上的消息过来的。吴新勤的香瓜已经烂了一大半了,但是没有人嫌弃。大热天里,一位穿着香奈儿黑白条纹高跟鞋、提着古驰手袋的时髦女郎,在一堆散发着难闻气息的瓜摊里走来走去,认真地挑着还没有烂的瓜。“回家榨果汁喝吧,这个应该很甜的。”她一边说,一边满不在乎地拿出餐巾纸,拭擦沾了点污水的高跟鞋。
一位戴着金项链的大哥,开着五菱之光过来,“本来想买一车回去送朋友,没想到好的瓜不多了”,他从钱包里拿出两百元钱递给吴新勤。吴新勤不肯收,被他硬塞到手里,“老大爷你拿着吧,我父母也都是农民,小时候,这个季节正是我们两抢的时候。我明白你的不容易!”
几个骑着共享单车的年轻人,也装了一袋瓜提走,“我们不是来买瓜的,就是想来献爱心!”
“厦门人仁义啊!”
导报记者现场目击,至少有4位市民,自己来现场买完瓜,还帮吴新勤洗瓜卖瓜。一整天下来,老吴感动得嘴唇直颤。这个瓜卖不出去都没哭的老人,眼角反复湿润着。
现场有人问吴新勤,以后还来厦门卖瓜吗?“这还怎么种啊?明年不种瓜了,我还种小麦回去!以后我孙子毕业了,我会建议他来这边(厦门)工作,厦门人仁义啊!”老人感慨地说。
在这位老农看来,这趟生意虽然是亏了,但厦门让他有了新的认识。
(海峡导报记者朱黄李学清/文陈巧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