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限玩1小时”新规首日:小学生用父母身份证

澎湃新闻网

备受争议的腾讯王牌游戏《王者荣耀》7月2日推出了最严防沉迷系统“三板斧”:一、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录时长,12岁及12岁以下1小时,12岁以上未成年人2小时;二、升级成长守卫平台,家长可一键禁玩;三、强化实名认证体系,没有实名认证的账号将无法进入游戏。

据澎湃新闻7月4日报道,新规实施首日效果初现,不少未成年人在“王者荣耀”贴吧里晒出被强制下线截图,表示“扎心”,一些已成年用户跟帖表示,“没了小学生,这下可以放心上分了”。

但新规之下仍有漏洞可钻。一些小学生接受采访时称,网上能搜到成年人身份证号,用以注册账号,便能够绕过监管。一对刚刚结束中考的“双胞胎”兄弟干脆用父母的身份证号注册,每天“躲着父母”玩4个小时。

玩家被识别为未成年人。

对此,腾讯官微7月4日再次发布文章,针对小学生“小号”、虚假身份证注册等现象,《王者荣耀》团队负责人称将升级成长守护平台,未来会绑定硬件设备,而非账号。“完备的系统和功能不是一蹴而就的,希望家长给予协助和配合。”

小学生:玩不了王者玩其他的

7月4日,凡是实名认证的《王者荣耀》未成年人玩家登录时都会收到一则公告:根据你的账号信息,你已被识别为未成年人,即日起你每天的游戏时长将被限制为1小时(或1~2小时)。

玩满规定时间后,系统又会跳出一则提示:您今日的游戏时间已经很长了,根据健康系统规则,您在一段时间内无法登录游戏。您下次可登录的时间为7月5日5时0分。

新规实施以后,大量学生到王者荣耀贴吧吐槽,称“没想到有这种操作”、被强制下线很“扎心”、甚至有未成年人玩家表示对《王者荣耀》游戏团队感到“失望”:你们将失去大批玩家。

不过,一名四年级的男生告诉记者,自己已经用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实名认证,“从去年暑假开始玩游戏,现在已经30级了,段位是白银,现在还在玩就是为了段位。”

“全班同学都在玩,老师也在玩,(老师)跟同学一起组队的时候,就比较有意思。”这名男孩在7月4日中午玩满1个小时以后被强制下线了,但他不会像其他人那样觉得“扎心”。“到了一个小时就去玩别的游戏呗,还有很多好玩的游戏。”

其实早在5月,腾讯已在旗下移动游戏中陆续推行实名认证,没有完成腾讯平台实名注册流程的账号无法进入“王者荣耀”。一名初二男生告诉记者,他的对策是“在网上搜身份证号,不用自己的”。山东一名三年级小男孩则声称自己用的是“哥哥(大一)的qq号登录,不受限制”。

济南一名初中老师告诉记者,她所在班级不少学生都在玩这款游戏,“学校不准带手机,就晚上和周末玩”,严重影响学习。另一位来自江苏的中学老师称,为了和学生“搞好关系”,她也投其所好,偶尔跟学生一起玩。

上述济南老师认为《王者荣耀》限制学生游戏时长的做法挺好,至少摆出了态度,会让小孩觉得目前阶段不能沉迷游戏。“但没法真正解决问题,王者荣耀玩不了,可能转移到其他游戏。网络发展就会带来弊端,不可避免。要有的游戏都是这个(腾讯)态度就好了。”这位老师称,国内游戏开发者应该做“有良心的游戏”。

小学生玩家被强制下线。

《王者荣耀》团队:希望家长给予协助和配合

腾讯官微7月4日发布对《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李旻的专访。李旻在采访中称,王者荣耀在青少年保护方面受到的争议已得到腾讯高层的注意。

腾讯游戏2017年2月推出成长守护平台,宣称可以帮助家长实现随时随地查询孩子的消费和游戏记录、设置消费和玩游戏提醒、规定时间、时间段,甚至一键禁玩。但小学生常常备有“小号”,以此绕过家长的监管。

李旻透露,接下来将升级成长守护平台,计划推出家长登记游戏设备,通过设备端而不是账号端来进行防沉迷。“成长守护平台经过多次验证和评估,认为直接绑定硬件设备是较好的解决方法,这个功能也将在近期上线。”

对于“实名制认证难点”,李旻承认“当前确实存在用户通过网络搜索到虚假的身份证账号等现象”。“有网友建议通过摄像头确认身份证和用户是同一个人,这一点从技术上来说存在很大难度,而且它还涉及到用户个人隐私问题。”

“王者团队有很多已经为人父母,我们非常理解家长对孩子沉迷游戏的担忧。”李旻称,完备的系统和功能不是一蹴而就的,希望家长给予协助和配合。“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专家建议“建立游戏分级制度”

尽管号称“最严防沉迷系统”今天开始实施,但对《王者荣耀》的质疑仍然铺天盖地。

人民网7月4日评论文章发问,《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文章中称,该游戏注册用户超2亿,日活跃用户超8000余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其中“00后”用户占比超过20%。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7月4日告诉记者,所谓“三板斧”是游戏运营方回应舆论对其诱导未成人沉迷游戏的质疑。但问题在于,如何执行这一限制令?谁来监督落实?

“很有可能的结果是,在最初阶段,游戏运营商象征性的中止12岁以下用户的游戏,随后,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又放宽禁令。更不用说,有的未成年人利用成年人身份注册游戏账号了。”

熊丙奇认为,一款游戏既满足成年人的需求,又避免影响未成年人,最适合的方式,是实行游戏分级制度,由监管部门,根据专门的专家委员会的意见,对游戏分级。

“要求游戏出品方明确标识游戏等级,规定哪一个年龄段还是不能玩,能玩但必须在父母的指导下玩以及玩的时间,等等,并严格执行,否则,将追究游戏出品方、运营方和未成年人监护人的责任。”熊丙奇说,这有利于未成年人监护人了解哪些游戏不能给孩子玩,并让各方职责清晰。

“对于父母来说,应该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运动、活动,而不能就用动画、游戏打发孩子,甚至自己也沉迷游戏。这样的家庭环境,会把孩子引入歧途。给孩子健康的成长空间,政府、家庭、社会机构、企业都责无旁贷。”熊丙奇告诉记者。

上述济南老师也认为“家长需要发挥更大作用”。“感觉家长监督最为有效,不给网络或手机。老师只能从思想上教育,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自制力还是有限的,答应得好好的,回家照样玩儿。”

(记者 何利权 实习生 刘芸 叶传增 史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