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行动”不能止于道德呼吁
对话人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会长
刘俊海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 邱宝昌
《法制日报》记者 赵 丽
《法制日报》实习生 刘雪妍
打包盒是否该收费
记者:4年前“光盘行动”推行之初,免费打包服务一度成为各餐厅鼓励消费者减少浪费的措施之一。如今,这一福利几乎没有了,个别餐馆提供免费打包的餐盒也都是又浅又软,不太结实。但凡要打包个汤汤水水的饭菜,密封好的餐盒一准儿是要收费的,通常是一元一个。有的聚餐结束后,光打包费就得单独支出10元左右,这让不少消费者感觉不太划算。
刘俊海:餐饮行业的确存在收取打包费的现象,我个人认为既然消费者已经点餐付钱了,打包服务就相当于合同法上所说的合同附随义务,就不应该再次收费。从商业伦理角度来说,打包服务也算送个人情,提高服务质量,吸引回头客,所以也不应该再收取打包费用。而且餐饮行业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比如像一些欧洲国家和美国也不会收取打包费用。
对于正常的打包服务,费用应由商家自己承担,但如果消费者提出特殊要求,比如说特别的餐盒,这样商家的成本就高了,这时应该由消费者承担特殊费用。即使是这样的话,我认为也应秉持一个成本价的原则,不应在打包服务上盈利,而且餐饮行业最好使用环保型的餐盒。
邱宝昌:原来都是免费打包,后来为了解决塑料垃圾的污染问题,国家有一个强制规定,提供这些塑料盒就要收费了。这也是很无奈的现象。这对于治理白色污染有效果,但是又产生了厨卫垃圾增多的问题。既不浪费又不产生污染,这需要统筹,这考验着行政执法人员精细化的能力。
记者:还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一些餐厅团购餐不允许打包或者只允许堂食,这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刘俊海:不允许打包,这是荒唐的。饭菜是消费者购买的,不允许打包是侵害消费者的物权。即便是团购,不允许打包也不合理。在允许团购之前,商家就已经考虑到了其中的利害,允许团购也是为了吸引消费者,进而更好盈利,所以商家不能以团购的名义拒绝打包。
邱宝昌:团购也是消费者购买的,他购买了再打包,经营者是不能限制的。需要限制的是自助餐的情况,团购吃不完打包,我认为这很合理。自助餐厅,在只交钱不限量的情况下,可以拒绝打包,这是对经营者的一种保护。
自助餐浪费怎解决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自助餐。自助餐浪费由来已久,尽管自助餐商家想出了各种惩罚办法,但却很少实施。
刘俊海:这个原因也比较复杂。首先是消费者的心理不成熟,习惯性多拿多占,取餐太多而吃不完;另外,也有自助餐厅食物口味的问题,餐厅的消费者来自各地,一些餐食可能会不符合消费者的口味,那么,消费者肯定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就会造成浪费;同时,一些餐厅缺少善意的提示,没有在菜品信息和用餐信息中提醒消费者,也会放任一些浪费行为。
邱宝昌:这种措施应该不叫惩罚措施,应该是一种约定。消费者如果浪费,算是违约,经营者可以收取违约金,这相当于一种处罚。这在法律意义上是一种约定,是有约束意义的。
正常的约定应该是公平合理的,我们要考虑消费者权益,不能因为消费者浪费,让经营者滥用这种条款,利用这种条款造势,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损害,这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违背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初衷。
记者:对于吃自助餐浪费的现象,餐饮行业出台的相应规定和措施是否具备法律效力,对消费者没有约束力?
刘俊海:现在国内餐饮行业的规定多是倡导性的,没有强制约束力。
记者:如果顾客确有浪费行为,从合同法的角度讲,是否属于给商家造成一定经济损失,需要进行一定赔偿?
刘俊海:自助餐服务存在一个难题,一方面自助餐是承诺无限量取用的,如果限制消费者取用食物,或者消费者剩下些许食物就进行惩罚,这违背了就餐承诺;另一方面,消费者也不能因为无限取用就随意浪费,如果消费者在服务人员尽到提醒义务的情况下仍造成严重浪费,给商家造成明显损失,我认为应该按照具体情况让消费者赔偿。
注重教育孩子节俭
记者:“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餐桌浪费看似小事,实际上是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大事。说到底,“光盘行动”倡导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刘俊海:我认为应该鼓励和约束相结合。首先,餐厅应当张贴一些善意的提示,比如“吃多少取多少,取多少吃多少”,唤起消费者的节约意识;另外,在消费者点餐时,服务人员也应该提醒消费者按需点餐,避免消费者盲目浪费;同时,餐厅可以给予“光盘行动”的消费者一定奖励,比如打折、送积分、送礼物,鼓励消费者参与“光盘行动”;最后,商家在提醒消费者的时候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比如,很多时候借孩子之口反对浪费非常有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也是长久之道。这些温馨的措施都是可行的,但是,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凝聚反对铺张浪费、崇尚绿色生活的共识,形成一个政府倡导、商家理性、顾客自觉的良好氛围。
邱宝昌:绝大多数消费者应该都不是故意浪费。我认为一方面要靠行业内部的自律、行业协会的倡导,另一方面可以在一些地方试点国家强制性的规定,再加上媒体呼吁、社会披露,让消费者受到教育,我们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浪费,而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
浪费不光可耻,不能光是道德层面的呼吁,我认为应该有一个规制。
河北: “要面子”心态作祟 商务宴请浪费突出
□ 本报记者 周宵鹏
一份烤羊排还有好几大块、大盆的毛血旺还剩了不少、两盘饺子基本就没动过、墙角的桌子上几瓶高档白酒倒是都见了底……6月11日午后,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家中档连锁餐厅内,一雅间的浪费情况着实令人可惜。
看着差不多还有小半桌的剩菜,服务员小刘并不感到惊讶。“从他们一进来说话点菜,我就知道肯定得剩不少。”小刘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这桌子吃饭的相互并不很熟,一听就是商务宴请,点菜时候她提醒已经够量,可是点菜的请客者还是多加了好几道菜。
小刘工作的饭店由于装潢环境较好,平时商务宴请比较多,而这也成为铺张浪费的“重灾区”。“菜点少了嫌场面不好看,一喝酒更不怎么下菜,非得剩下不少才觉得有面子。”小刘说,商务宴请组织者的“面子”心态是“光盘行动”的最大“敌人”。
2013年,主张“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的“光盘行动”兴起。在这种氛围下,从2013年起,小刘工作的饭店推出了“光盘赠礼”活动,在该品牌连锁饭店就餐的顾客只要实现“光盘”,就会获赠一份小礼物。然而,记者在该饭店就餐时,服务员却并没有提前告知店内这一活动。在餐后仍有剩菜的情况下,服务员也没有主动询问是否打包。
“顾客不会真为了小礼物就吃光饭菜,尤其是在请客吃饭的时候,你问人家打不打包,请客的人还会嫌你多嘴。”小刘说,他们在工作中发现,同桌吃饭的人越熟悉,剩菜越少。商务宴请或者是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吃饭,大家碍于面子都不愿意主动打包。准备打包的顾客不提醒也会主动要打包袋,不准备打包的提醒也没用。
事实上,服务员的提醒很多时候对“光盘行动”有不小的作用。“有时候请客时确实不好意思少点菜,吃完了也觉得打包丢面儿,但看着剩那么多菜心里也确实觉得可惜。”出于工作需要经常请客户吃饭的姜先生告诉记者,服务员的提醒往往能为他减少很多麻烦。“点菜时候提醒说菜够了、不够再加,吃完饭多问一句打不打包,有的服务员还会多说几句倡导‘光盘行动’的话,这样我也有个台阶下,谁也不想故意铺张浪费”。
记者在石家庄另一家主打家常特色菜的饭店内看到,服务员在点餐和餐后都会提醒顾客厉行节约。“我们招牌的炒面有大小锅之分,点多大的锅、加多少菜通过顾客数量也差不多能判断,老板要求我们点餐时候必须提示顾客。”该店服务员小程说。
该店经理张祥才说,“光盘行动”的坚持与饭店定位有一定关系。“我们店主要是家庭聚餐的多,老顾客多,所以我们几乎不用担心顾客浪费,也要求服务员必须提醒。毕竟顾客花的都是自己的钱,他们觉得我们的提醒贴心,他们消费也更愉快,这对饭店当然有好处。”
然而,并非饭店越“平民化”,浪费就越少。石家庄市时光街与新市北路附近有一段露天夜市区,聚集着多家烧烤饭店。记者在这里看到,商家没有张贴摆放“按需点餐”“请勿浪费”等标语、桌牌,也没有专门的打包盒、打包袋等。
“烧烤剩下了回家也不好热,更关键的是,几个人聊着聊着就想不起来要打包了。”习惯“撸串”的市民郝伟向记者表示,如果在吃饭时候有人提醒,吃完了再问问是否打包,或许浪费会少很多,但是大排档的服务员往往很少,正常点菜都照顾不过来,没有人顾着打包。
“人情观念、面子思维都是厉行节约的‘拦路石’,这方面急需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持续引导。”河北省饭店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倡导合理消费、摒除铺张浪费需要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服务员作为双方的纽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