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2010年,唐虔被任命为教科文组织负责教育事务的助理总干事。
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他不仅是1944年以来IMF首位中国籍副总裁,更成为了史上首位进入该组织高级管理层的中国人。
此后,林建海在2012年起担任IMF秘书长一职。同年,蔡金勇当选国际金融公司首席执行官,成为国际金融公司历史上第一位担任该职务的中国人,也成为继林毅夫后近年来又一在世行集团内担任高职的中国人。
2013年更是迎来了中国人担任国际组织高官的小高潮:6月,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当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8月,中国驻世贸组织大使易小准获任世贸组织副总干事,徐浩良被任命为联合国助理秘书长;9月,鞍钢总经理张晓刚当选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11月,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主席。
2014年,赵厚麟当选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他也是国际电信联盟150年历史上的首位中国籍秘书长。
2015年,柳芳担任国际民航组织的新“掌门人”。同年,中国财政部前副部长金立群被任命为亚投行的首任行长。
2016年,财政部官员杨少林被世界银行任命为首任常务副行长兼首席行政官。
而此次刘振民的履新,无疑为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力量”再度增添一颗砝码。
中国迈向世界的步伐
会越来越快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在接受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越来越多中国人走上国际组织领导层,原因在于中国综合实力的增长以及世界需要“中国声音”。
“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随着经济实力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随之提升;二是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如‘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对中国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具有重要意义;三是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缺陷日益凸显,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良好,‘中国模式’为世界提供了发展信心和动力。”竹立家说。
中国一位曾在联合国任职的外交官介绍称,一般来说,国际组织对于其国际职员的来源都有具体的原则,比如公平地域原则、能力原则、会费比额原则。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上升,中国向各国际组织缴纳会费也大幅增加,客观上为更多中国籍人员到国际组织任职创造了有利条件。
有观点认为,与13亿人口的基数相比,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相比,国际舞台上中国面孔目前依然太少,“中国声音”还不够响亮。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副院长王逸舟也曾表示,虽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国际组织担任了重要职位,但是中国的参与度仍然落后西方国家,甚至落后印度和韩国。
对此,竹立家则表现得很有信心。他向国是直通车记者表示,未来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会越来越大,速度会越来越快。
如何让更多的中国人有机会去国际机构任职和发挥作用?专家指出,除了向已有的传统国际组织输送更多人才外,中国还应拓展渠道,倡导设立新的国际组织。(冯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