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泉州数十人食用贝类后中毒 福建市民近期慎食(图)

海峡导报

原标题:食用贝类后 漳泉数十人中毒

◆8日漳浦数十名患者被送医治疗

▲住院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6月8日下午开始,漳州漳浦县佛昙多名群众因食用贝类海产品后,出现头晕、四肢麻痹等食物中毒症状。据当地政府通报,截至8日24时许,有36名群众被送往医院救治。

泉州石狮市永宁镇政府通报,6月7、8日当地已发生两起8名外来务工人员因捡拾贝类海产品食用后食物中毒事件。

据相关部门通报,因受海洋赤潮影响,泉州、漳州沿海部分县(市)出现个别群众食用青蛤(淡菜、贻贝)引起头晕、手脚麻痹等身体不适症状,建议市民近期最好不要食用贝类海产品。

接报后,于伟国省长等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要求漳州、泉州等地全力做好患者救治,查明食物源头,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好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

事件:数十人食用淡菜后中毒被送医

昨天上午,导报记者来到解放军第175医院急诊科,有6名患者在此住院治疗。“我中午大概吃了3斤淡菜,睡午觉起来就觉得整个人轻飘飘的,双脚不听使唤,嘴唇发麻。”51岁的杨志群是漳浦佛昙岱嵩人,从事海蛎养殖。8日中午,他清理放海蛎的工具和渔网时,发现上面附着着不少淡菜,中午就自己煮来吃,午睡后才发现情况不对。

隔壁病房的陈志达,家住漳浦佛昙镇整美村,8日一家五口吃完淡菜后,有3人中招。“亲戚送了些淡菜,我就一起煮面吃了,没过多久就开始觉得四肢麻痹,我老婆和儿媳妇也出现不适。再一问,邻居、亲戚都有人出现这样的情况,才知道自己中了毒。”陈志达说。

昨日,导报记者从漳州市区各大医院了解到,8日下午开始,数十人因食用淡菜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这数十人主要来自漳浦,有部分来自漳州东山县、龙海市。其中,8日下午4点到9日上午,解放军第175医院就陆续来了29个中毒 (淡菜)患者。

通报:疑受赤潮污染 引发多人贝类中毒

昨日凌晨,漳浦县相关部门就该事件通报称,8日下午,漳浦县佛昙镇多名群众疑似食用贝类海产品后,出现头晕、四肢麻痹等食物中毒症状。截至8日晚12时许,先后有36名群众被送往市县两级医院就诊,其中有1人病情较重,其余患者病情相对稳定。

随后,漳州市相关部门就全市情况进行通报:近日来,漳州市卫计部门陆续接到龙海市、漳浦县多例疑似因食用青蛤(淡菜)贝壳类海产品引起头晕、手脚麻痹等身体不适症状患者。

漳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立即作出部署,全力做好中毒患者的救治工作,组织力量迅速调查原因。截至目前,这些患者经过及时治疗,病情稳定并逐渐好转,部分患者已消除症状离开医院。

而据泉州石狮市永宁镇政府通报,6月7、8日当地已发生两起8名外来务工人员因捡拾贝类海产品食用后食物中毒事件,所幸8人经过及时抢救治疗,均已出院。

经漳州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专家初步判断,这些患者系误食了疑似为海水赤潮污染导致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引发,该染毒贝类不能通过外观与味道的新鲜程度加以分辨,冷冻和加热不能使其完全失活。

处置:加强监管 严禁采拾制售贝类海产品

昨天,漳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迅速发布预警:因受海洋赤潮影响,漳州市沿海部分县(市)出现个别群众食用青蛤(淡菜、贻贝)引起头晕、手脚麻痹等身体不适症状。为确保群众饮食安全,有效预防贝类毒素,请各经营企业、餐饮单位严禁制售青蛤类食物,同时提醒广大群众近期暂时不要购买和食用青蛤,慎食贝壳类海产品。一旦发现误食,出现中毒症状,请尽快就医。

此后,漳州市卫计部门将加大工作力度,在全市组织开展夏季食源性疾病防治健康教育。食品安全、工商部门将加强近海海域水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及时处置受污染水产品,暂时禁止经营企业、餐饮单位制售青蛤类食物,防止不卫生食品流入市场。海洋渔业部门加强日常巡查和贝类监测,及时发现疑似养殖区域,确保海产品质量安全。

而为预防再次发生误食事件,石狮永宁镇政府也及时发布《通告》,禁止所有人员在赤潮完全消退前入海采捕、捡拾、食用贝类海产品及进行海钓。

提醒:市民近期最好不要食用贝类海产品

解放军第175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郑志鹏介绍,贝类如果吃了含毒素的藻类,毒素一般集中在内脏部分,就是螺肉里黑色的部位。死掉的贝类会产生毒素,一般会发臭;但活的贝类中含有毒素,就不好分辨了。而麻痹性贝类毒素毒性极强,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万一在吃完贝类后出现嘴麻、头晕、胃肠不适等中毒症状,可以催吐应急,并尽快就医。”

因赤潮海域临近厦门,厦门市疾控中心和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提醒各经营企业、餐饮单位、消费者在购买贝类(如牡蛎、青蛤)等水产品时,应选择去大型、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海产品及各种熟制品应低温贮藏,食品烧熟至食用的放置时间不要超过4个小时。

福建省食药监局提醒,在烹饪贝类时,一定要煮熟煮透;避免食用贝类周边内脏、生殖器及卵子等发黑部位;尽量减少食用频率,单次食用量不宜太多;近期最好不要食用。

导报记者 张惠玲 陈龙山 郭冰德 杨文 香卉辉 李方芳 见习记者 叶蔚蓉 文/图

小贴士

什么是赤潮?

导报讯 (驻福州记者 杨文 通讯员 毛样生)6月8日,福建省海洋预报台官方网站发布的福建沿海赤潮发生条件预测(2017年第41期)中显示,据福建省赤潮灾害监视监测网报告,6月6日,泉州石狮市梅林码头附近海域(位于预警海区Ⅶ区)发现赤潮,面积约2平方公里,赤潮水体呈暗红色,呈片状分布。

赤潮,其实是水中的一些细菌、原生动物和浮游植物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或高度聚集从而引起水体变色现象。当赤潮发生时,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会遭到干扰和破坏,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甚至死亡。因发生时常在海洋或湖面上形成一大片红色景象,被比喻成“红色幽灵”。

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链状亚历山大藻,该藻种可产生麻痹性贝毒。而人们经常食用的贝类海产品如贻贝(青蛤、淡菜)、牡蛎(生蚝),会富集毒素。海峡导报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