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绿洲案”22年追凶始末 五任局长接力破案

法制日报

­  图为当年的绿洲珠宝行。

­□ 记者  谢台选

­□ 通讯员 孙 波

­今天上午,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举行媒体见面会,介绍了宁波公安跨越22年锲而不舍攻坚“绿洲珠宝行抢劫杀人案”整个过程,还原了大量破案细节。

­惊天大案

­1995年12月6日早晨7点不到,时任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的施加祥像往日一样准备去上班。

­这时,他公文包内响起“大哥大”急促的铃声。当时,整个海曙分局只配发了三台“大哥大”,用于重大警情联系。

­“绿洲珠宝行里面有两个人被打死了。”分局值班员向他通报。

­“两条人命!”施加祥听闻头皮一阵发麻。等他一路小跑、汗流浃背赶到,陈志国已经先一步进入了现场。陈志国,现任海曙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时任宁波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那天,他正在单位值班。

­据陈志国回忆,他走进中心现场没多久,就发现一枚弹壳。他是第一个进入中心现场的人。

­很快,案情被准确核实:珠宝行内,两名值班保安被枪杀。大厅内的黄金专柜,共有4只保险箱被撬,总价值160余万元的黄、白金饰物被盗。

­两条人命,外加闹市区持枪抢劫,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宁波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案件性质确实恶劣。”施加祥对“绿洲案”的恶劣影响记忆犹新,他说,当时甬城的大街小巷都在谈论这起案件;公安部领导、省领导、市领导,一拨拨地来专案组了解情况;全国著名刑侦专家邬国庆当时也赶到宁波参与这起案件的分析研究,可见对案件的重视程度。

­全警参战

­案件发生后,时任宁波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牟高望立即踏勘现场,指挥海曙分局和市局相关警种迅速开展侦查工作。

­“这么大的现场,我工作这么多年至今没有遇到过第二个。”胡国球说。胡国球,现宁波市公安局水陆分局局长,当时也参与现场勘查工作。他回忆说,绿洲珠宝行为6层砖混建筑,其中,中心现场位于一楼的营业大厅,单层面积就超过800平方米。现场勘查组每天至少工作16个小时以上,所有工作人员就暂住在案发现场对面的长发商厦临时驻点。早上8点半到岗,一直工作到晚上12点,中间只有简短的用餐时间。

­就这样,省厅、市局、分局三级公安机关十几位技术业务骨干,在偌大的案发现场足足工作了29个日日夜夜。从中心现场到周边区域,从第一层营业厅到第六层工作区,所有现场勘查人员“一厘米、一厘米”向前推进,绝不放过一个痕迹物证。

­经过大家的艰苦付出,警方在现场提取到包括弹壳、弹头、消音器、骨柄尖刀、军用背包带、鞋印等痕迹物证,并对犯罪嫌疑人进出通道、作案过程及案犯特征进行了初步刻画和现场重建。事后证明,这些现场勘查工作,为最终破获此案打下了第一个坚实基础。

­行程万里

­现场勘查还在最后扫尾,侦查工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专案组对相关嫌疑人逐一排查,并对可能销赃的各个渠道进行全环节调查访问和严密布控,案件的侦破却毫无进展。

­1995年12月25日,案发后第19天,时任海曙分局副局长王永年带领一个工作组,赶赴北京向公安部汇报案件侦办相关工作,并请求公安部向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发出协查令。

­与此同时,工作组还先后到兵器部208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中国钢铁研究院,对涉案枪支、弹药、刀具和撬棍等物证,进行物证源头、制作工艺特点的分析判定。最后,专案组判定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子弹是前民主德国所造,用于支援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常见于越南战场。这个关键物证的源头查找,为侦查工作开辟了视野。

­物证查找的艰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北京工作一结束,全国协查和后续的物证调查工作随即展开。时任宁波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宋敏担纲此次远征任务,带队先后到广西、广东、贵州、甘肃、云南等9个公安厅、局进行案件通报、串并,并立足当地涉枪案件进行并案可能性调查。

­除此以外,专案组还到广州军区后勤部某仓库及物证相关企事业部门等13家单位进行物证调查、鉴别,查找“绿洲案”涉及的军用背包带等关键物证的来源。此次出征,行程逾万里,专案组在全国各地排摸了大量疑似案件,确定了部分物证的方向。

­壮志未酬

­1996年新年伊始,罗国安因为“绿洲案”的需要,离开宁波警校副校长岗位到宁波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参与专案工作。没想到,他在专案组一呆就是21个年头。

­罗国安回忆,当时,叶信隆也在专案组,他是宁波有史以来最有名的痕迹专家,很多华东的大要案都要请他去会诊研究,大家都亲切地叫他“阿七师傅”,他也是我的授业恩师。那时,瘦弱的叶信隆近60岁,为了“绿洲案”他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身体越发憔悴,但是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感染着周围的人。

­1996年9月,叶信隆退休了。但执拗的老人还是雷打不动,每天到专案组来工作,帮忙整理案卷,研究物证,直到被查出癌症晚期。在生命弥留之际,叶信隆对来看望他的专案组同仁留下遗言:“此案不破,我死不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