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红经济背景下,网络直播成为博眼球、利润大的一个行业,巨大利益的驱动加上自律的缺位,造成网络直播乱象丛生,违法行为不断发生,且花样翻新。监管者要运用法律赋予的行政指导、行政监管、行政处罚等执法权限,加大监管力度,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王小玖每次做画的时候都会进行网络直播。 张瑶 摄
自去年开始,网络直播市场疯狂增长,几乎可以用“人人皆可直播”来形容。许多网友想搭乘网络直播的“便车”一夜暴富,于是,各种跌破“三观”甚至涉嫌违法犯罪的内容充斥网络直播间。
针对网络直播乱象,自2016年12月1日起,国家网信办实施《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对于直播资质、内容管理、信用体系等提出了具体要求,给规范互联网直播服务划定了底线。一些直播平台也陆续出台管理规则,对主播和用户的行为进行规范。
时至今日,《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实施已近半年,网络直播乱象是否得到遏制?《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直播内容跌破底线
最近一段时间,“女主播藏身故宫直播慈禧床榻”“水滴直播监控画面”成为网络直播行业的两大焦点“新闻”。在“女主播藏身故宫直播慈禧床榻”事件中,涉事女主播回应称“当晚和朋友到了怀柔一家影视基地,假装在故宫里做了直播”。“水滴直播监控画面”,则是将餐馆、商店、培训机构甚至居民家庭进行实时直播,市民直呼:“太恐怖,我的隐私从何谈起?”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当前网络直播的问题绝不只有这两起热点事件。
在某网络直播平台,最近比较火的是“生吃各类动植物”类直播。
在这个平台上,一名用户发布了376个“直播生吃各种动植物”视频,其中直播生吃癞蛤蟆的视频达到了18.9万的播放量,另外还有直播生吃壁虎、兔子、臭虫、蝙蝠、蝴蝶等视频。
视频中的男子自称“老张”,年龄大概四十岁左右,直播背景多为墙面斑驳的院落、卧室、猪圈、菜园等,直播场面血腥。
直播过程中,有人问“没有生命危险吗”?老张回复:“当然没有,每个人的抗体都不一样,你们不要模仿,但是在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是可以吃的,我现在是为你们做榜样。”
在另一家大型直播平台,一名女主播在直播时衣着暴露,直播全程都在向观看者索要“礼物”,话语中多次涉及色情暗示语言。有观众要求看“福利”时,这名女主播让观众去她的微博“找福利”。记者在该主播的微博上发现大量尺度较大的照片与视频。当有观众说要举报主播时,这名女主播回应:“你不要举报我,上次被举报停播了一个多月。”
直播的乱象不仅出现在封闭的直播间里,现在还出现了所谓的“打野主播”。
“打野主播”,即网络主播到田野、山林中猎捕野生动物,边猎捕边直播,并以竹鼠“互斗”、上山“收夹”等关键词作为直播房间的介绍词,吸引用户关注。记者发现,类似视频出现在多家直播平台,部分网络主播甚至拥有数十万粉丝。
记者调查发现,有的网络直播平台甚至还出现了虚假广告。记者统计发现,网络兼职、三折充话费、低价苹果手机、高仿耐克阿迪、假烟假酒等,是网络直播间最常见的虚假广告内容。在某直播平台上,主播直播间的“麦序”成了可以买卖的广告位。这些广告则打着主播担保的名义吸引观众。
还有一些直播内容直接与违法犯罪相关,比如有直播赌博、吸毒、教唆犯罪。
户外直播问题最大
对于直播内容的乱象,市民是最有发言权的。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孙先生平时比较关注网络直播,他告诉记者,曾有业内分析文章称,网络直播的流量分为三大部分,游戏主播大概占三分之一、美女主播占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是户外主播。
孙先生告诉记者,他觉得:“户外主播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因为他们需要用一些行为来博人眼球,比如向河里扔共享单车等。这种户外主题内容不定的网络直播,内容风险性最大。为了博取关注,一些网络主播什么出格的事都干。”
孙先生希望直播平台能多一些公益性的内容,比如讲课的学霸或老师。在美国,最受欢迎的网络直播节目是“数学老师”,主要就是分享学习经验以及老师答疑解惑。他认为,国内的网络直播也可以按这个思路来发展,使其成为直播平台的一股清流。
在北京经营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王先生则认为,当前的网络直播乱象也是主播们的无奈之举。
王先生说,网络直播平台的赚钱方式和主播的赚钱方式不一样。直播平台可以通过抽取提成和出租广告位的方式赚钱,但网络主播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观众刷的礼物或者打赏,访问量和关注度是网络主播变现的关键,因此会为了吸引观众而突破底线。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网络直播乱象的管控。”王先生说,据他观察,目前相关部门对网络直播行业的管理,一方面是对平台进行监督,另一方面是对违规网络主播进行处罚,但这都是治标之策。真正治本的方法应该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可以建立直播主体资质审查机制,也可以建立信用监督评价体系,通过直播主体实名制的方式对其行为加以管控。同时,还可以建立色情暴力内容举报奖励机制,利用场外人员的积极性,进行多方面监管。
直播平台应担责
2016年12月1日,《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其后,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网络直播的监管力度,查处了一批违规直播平台。然而,在治理之下,网络直播乱象仍未收敛,其中有何原因?
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副主任郑宁认为,在网红经济背景下,网络直播成为博眼球、利润大的一个行业,巨大利益的驱动加上自律的缺位,造成网络直播乱象丛生,违法行为不断发生,且花样翻新。
“直播是好事,它的出现可以促进信息的披露和知识的共享。但是现在有个别企业唯利是图,为了吸引眼球,赚取不光明的利润、不道德的财富,不惜丧失法律和道德底线。对此,监管部门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建议网友抵制的同时也希望业界慎独自律、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说,直播违法违规,包括涉及的一些产业、色情的镜头以及虚假广告的内容,都是藏污纳垢,都应当尽快荡涤出去,净化直播市场。网络直播乱象不仅违反法律法规,而且也危害公序良俗。对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应当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就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即使有些情节比较轻微,但也是不道德的,对青少年危害相当之大。
在治理网络直播乱象过程中,有不少人认为,应明确直播平台的责任。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要判断网络直播平台承担什么责任,首先要辨别平台是何种身份,区分直播平台的类型。
朱巍具体分析说,第一种身份,平台只提供服务但不提供内容。此时,判断平台是否承担责任,要把避风港规则、通知删除规则、红旗规则综合起来看。凡是平台明知或应知有违法情况存在且放任其存在,那么平台应承担责任。还有一种情况,比如有人已经向平台举报违法违规的现象,若平台仍没有采取措施,那么肯定要承担责任。
“另外一种身份,即平台是内容提供者。在这种情况下,平台不适用避风港规则和红旗规则,所有视频都由平台来承担责任。”朱巍说,有的App主动提供相关视频、找他人推荐或者介绍,这就属于典型的内容提供者,就要直接承担责任,不需要证明其技术中立。
“对于网络直播乱象,直播平台一定是有责任的,其中有五点理由。”刘俊海说,第一,既然搭建了平台,那么就必须对其负责;第二,制定规则的时候,应该把法律规则融合进去;第三,对于平台中兜售黄色镜头的用户,没有做到及时禁止;第四,平台有大数据系统,理应做到及时的监控,对自己的地盘负责;第五,无论是通过广告盈利模式还是付费方式,平台从消费者那里赚取费用,那就要对消费者负责,在树立法律信仰和敬畏之心的同时要对消费者怀有感恩之心。
“我们必须要本着对青少年高度负责、对成年人负责、对公众利益负责、对网络环境的健康负责的态度对其进行管理。”刘俊海说,监管者一定要运用法律赋予的行政指导、行政监管、行政处罚等执法权限,加大监管力度,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 本报实习生 吴 双 孟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