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奶奶一家合照。前排为陈来好老人,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三儿子叶国铨、二儿子叶聪明、大儿子叶泉水、厦大徐学教授、四儿子叶泉湖、小儿子叶泉凯。(叶圣臻供图)
一大早,沿着同安区汀溪镇上的汀溪街走,到叶国铨家,院子里不仅有放置整齐的几十口酒缸,还有一位拄着拐杖来回踱步的慈祥老人——她叫陈来好,是叶国铨的母亲,今年93岁了。
陈来好被村里人称为“好命的人”。陈来好被当成“家中的一宝”,自82岁时老伴去世后,11年来,五个儿子“轮班”悉心照料。也正是“孝”这个字,将他们五个家庭团结在母亲周围。
一位厦大教授曾这样感慨:“孝敬不只是口号,它需要细节,需要有血有肉的东西来丰富。”在陈来好家,孝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儿孙们的言行中。
最近,老人对厦门会晤感到很新鲜,儿孙们就搜集最新的资讯,耐心地讲给老人听。在汀溪镇,“五兄弟孝母”的故事感染了很多村民,去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孝道”。
悉心照顾
每天让母亲点菜夜晚帮她泡脚
除了耳朵有点背,老人的语言利索得很。“孩子们孝顺,会炖东西给我吃,晚上还给我泡脚。”看到家里来了客人,陈来好热情地向大家夸赞起儿子和儿媳妇。
11年前,父亲过世,因担心母亲一人生活孤独,叶泉水、叶聪明等五兄弟便商量着,将陈来好接到三儿子叶国铨较为宽敞的家中居住。打那时起,兄弟间便达成默契,轮流“值班”照料母亲——4000余天,一天都没落下。
记者采访这天,中午12点36分,当天“轮班”的小儿子叶泉凯从厨房端来了陈来好的午餐——一大碗面条。叶国铨说,母亲的饭菜除用茶籽油制作有助消化外,还必须保证每顿食物新鲜与营养平衡。一大早,三儿媳叶栽花就问母亲想吃什么,老太太“点菜”:面线糊、稀饭是她的最爱。
帮母亲梳洗,换衣服,点蚊香,陪她聊天,扶她散步……事情虽小,却每时每刻不能忘,一点一滴要注意。值得一提的是,家中硬件设施也多为母亲着想:卫生间里电热水器、浴霸、小电风扇统统都有;蹲位两侧,还特地加装了不锈钢扶手,方便老人如厕行动。
“兄弟们一人轮流照顾一天的话,周末怎么办呢?”听到记者提这个问题,叶国铨、叶泉凯,还有叶国铨的儿子叶圣臻不约而同地笑了,“周末陪伴老人家的人更多”。在儿子们心中,照顾母亲虽然作了分工,但只要有时间,他们都希望多陪陪老人家。
传承孝道
孙辈们请安问好孝道代代相传
工作的烦忧,家事的琐碎,都不会成为五兄弟的困扰。他们每个人都像一颗齿轮一样,相互磨合,相互带动。即使扮演着丈夫、儿子、父亲等多重角色,无论有多忙,他们都一定将长辈的事情考虑在先。
叶国铨说,如此孝道,也是从父辈上沿袭下来的。小时候,他常听村里人称赞父亲——每每从前格村砍柴到同安集市上卖完后,父亲总会买些奶奶喜欢吃的食物回家。家里的孩子们可爱调皮,也想凑在奶奶身边讨点零食吃,却被父亲带出门外教育道:“这是给祖母吃的,小孩子要尊重长辈,不可以贪嘴。”
或许是因为耳濡目染,叶国铨五兄弟和下一辈的儿女甚至是孙辈们,都遵行着孝道。
“祖奶奶,我回来了!”每到放学回家时,孩子们都会立即跑进陈来好的房间里请安问好,算是“打卡”。由于陈来好耳背,需要凑近或是大声交流。有一次,叶国铨正大声地对母亲说着事情,一旁刚上幼儿园的小孙女见了,误以为是爷爷正在吼祖奶奶。她赶忙上前,有板有眼地劝说:“爷爷,您对祖奶奶可要尊重,不可以大声吼她。”(厦门日报记者罗子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