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俨在创作。
黄启佑作品
陈晓东作品
“青年力量”正在加速崛起。5月14日,威狮国际艺术中心·当代馆将举办《王俨&傅志刚双个展》。作为福建杰出的青年艺术家代表,傅志刚和王俨分别在架上绘画与公共装置两个领域进行探索,展现福建青年艺术家创作多元化的景观。而此次展览,也被视作本土青年艺术家在主流艺术领域的又一个“突破”动作。
这也正是当前本地青年艺术家的一个“走势”:他们正持续发力,作品愈加成熟,并获得更多主流、权威艺术机构青睐。
A
现象
本土青年艺术家
纷纷崛起
即将举行的《王俨&傅志刚双个展》,将集中展示傅志刚和王俨近3年来的创作。
其中,“90后”艺术家傅志刚的绘画作品,展现了他对宇宙与科幻的痴迷,画面元素多样,包括外星人、飞碟等。
而厦门“80后”青年雕塑家王俨,则带来了公共装置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以动物为符号,展示人与环境、人与动物的关系。
王俨曾创作过不少传统城市雕塑,如翔安隧道大型主题雕塑“永不言弃”、不争公园雕塑“老子出关”、集美新城公共艺术……
“选择这两位青年艺术家举办展览,是专业策展团队与外部专家团经一年考察评选后的决定。”威狮国际艺术中心策展人陈婷说,近年来,厦门的青年艺术家群体不断崛起,未来,他们将聚焦更多本地青年艺术家。
近期较受业界关注的厦门青年艺术家还有黄启佑。
黄启佑被认为是近两年厦门较快崛起的青年艺术家之一。2014年底,他参加了国内知名机构发起的“青年艺术100”征选活动,并成为当时厦门地区仅有的两位入选者之一。今年4月,他刚刚结束“2017福建青年艺术家烟台交流展”,如今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云南,参与“雪山脚下艺术家驻留工作室”计划。
B
数据
数千名青年艺术家聚集厦门
随着王俨、黄启佑等一批青年艺术家的崭露头角,厦门艺术“青年力量”也开始被业界所关注。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越来越多青年艺术家选择在厦门扎根。他们有的刚从美院毕业,从事艺术创作;有的则重拾绘画梦想;有的则是职业艺术家,以艺术为终身事业。
譬如,厦门姑娘张娜松生于198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艺术学院,本科学习油画,读研究生时则“研究”起综合材料。2013年,她回到厦门。她曾在厦门大正人文馆举办了一场葫芦实验艺术展,展出了一组名为《喜相逢》的作品,引起业界关注。
“如果包括艺术院校的学生、油画村的画手等,厦门聚集的青年艺术家数量,估计有数千名。”厦门艺术评论员陈亚力说,这些青年艺术家聚集在厦门,生活以及创作,期待着有一天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人认知。
C
探因
地理、政策、平台多重吸引
陈亚力说,厦门环境优美,“文艺范”足,对青年艺术家能形成较好的吸引力。厦门正致力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重要节点和平台。同时,市政府也积极推行文化创意千亿产业链计划,厦门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文化艺术品保税作为文化产业重点发展项目,都受到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记者获悉,为了更好地关注与扶持青年艺术家群体,去年,厦门高校青年艺术联盟在文联成立。这一联盟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市文联具体扶持,汇聚了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厦门理工学院等在厦高校艺术方面的优秀青年人才,未来将通过定期举办展览、展演、论坛、比赛的形式,为青年文艺人才提供崭露头角的机会,并建立青年艺术人才库和作品库。
“当前厦门正着力发展艺术产业,这对于青年艺术家而言,也是一个较好的机会。”艺术厦门组委会负责人罗文轩说,过去数届“艺术厦门”博览会都设置了青年艺术家专区,目的就是更好地推介这群“新生力量”。未来,他还将举办更多活动,希望加强名家与青年艺术家的交流。
相关链接
厦门艺术“后起之秀”越来越多,在艺术方面取得了诸多亮眼成绩。除了王俨、黄启佑、张娜松外,孔龙震、陈晓东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80后”孔龙震:
画坛新秀
登上“焦点访谈”
厦门“80后”孔龙震,如今也是业界小有名气的画坛新秀。
孔龙震的经历曲折,曾当过酒吧服务员,开过出租车,跑过长途货运。后来,因为热爱画画,投身艺术创作。他的励志故事吸引不少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都曾为其拍摄过纪录片。
2015年1月,丹麦康纳美术家协会邀请孔龙震到欧洲办个展。此前,该协会邀请过办展的3名中国人,分别是齐白石、徐悲鸿和叶浅予。2015年2月,孔龙震的故事还登上“焦点访谈”。(海西晨报记者 叶子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