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全面启动垃圾分类进校园 已部署45所试点学校

福建日报

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已在社区、园区、校园等地逐渐推广开来。记者施辰静摄

“垃圾不落地,厦门更美丽;垃圾分一分,环保更加分”,这样的顺口溜正在厦门的校园里传播着。当前,在厦门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大背景下,厦门教育系统也对各中小幼、职校、高校进行全面部署,通过各种方式将垃圾分类知识渗透进校园中,在校园中大力推广垃圾分类。

“到2017年底,实现全市师生对于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达到100%;力争引领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学生普遍养成自觉习惯。”在近日举行的厦门全市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部署会上,厦门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郭献文提出了三个渐进式的目标,强调教育系统要因“教”制宜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目前,厦门全市教育系统已经部署45所垃圾分类工作试点学校,其中市属学校9所,区属学校36所,涵盖了高校、职校、中小幼,包含公办和民办校,实现各类学校的全覆盖。知行合一,在厦门的校园内,师生们正充满热情和创造力地学习践行垃圾分类,绿色环保的风气正在养成。

让垃圾分类意识生根发芽

走进厦门一中,抬头即见的LED显示屏中正播放着垃圾分类的宣传语,门口红、黄、蓝、绿四色一组的标准垃圾分类桶抓住人们的眼球,路过的学生们精准地将手中的作业纸投入标志着“可回收物”的桶中。学校宣传栏中,贴满了学生创作的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手抄报……

和厦门一中一样,“垃圾分类”成了厦门许多学校最近的新“热词”。

“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号召,大力倡导低碳生活,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希望您立即行动起来,从每个家庭做起,把垃圾分类处理,爱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环境。在此,我们向全市家长发出倡议……”不久前,许多学生将来自厦门市教育局的《致家长的一封信》带回了家。

事实上,厦门市教育局在去年底就着手部署了垃圾分类工作,提出要系统抓建,稳步推进的垃圾分类工作。上个月,厦门市教育局相继召开了全市教育系统文明创建再提升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部署会、全市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培训和试点学校垃圾分类工作协调会等,全面启动了全市教育系统落实垃圾分类工作。

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实验小学、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等45所学校成为垃圾分类工作的试点学校,按照“率先启动、规范机制、打造特色、总结推广”的思路,“师生参与率100%,知晓率大中小学生达到100%,幼儿园达到95%以上”的标准,这些学校被要求尽快形成良好的经验成果,之后厦门将向全市学校进行推广。

据厦门市教育局宣教处调研员张宙介绍,经过前期的推广和整改提高,5月下旬,厦门教育系统将召开试点工作现场会,对各校的垃圾分类推进工作开展检查验收。到今年年底,厦门市教育系统将召开总结大会,评选一批垃圾分类市级示范校园,以及“垃圾不落地践行模范”“垃圾分类推广大使”

等——通过系统推进,把垃圾分类意识真正渗透到校园中。

学校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教育

值得关注的是,厦门的垃圾分类教材即将“出炉”。

“从今年1月份我们就开始准备垃圾分类主题的相关教材,目前厦门中小学幼儿园垃圾分类教材文稿已经通过专家组审定,马上就会正式印发,送到全市学生的手中了。”张宙表示。教材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版本,根据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情况开展宣传普及。例如在幼儿园版本中,

通过图片、儿童歌曲、操作游戏、变废为宝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带领幼儿认识垃圾分类,教育他们从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外出自带保温杯、不剩菜不剩饭减少厨余垃圾等,力所能及地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在各个学校中,正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教育。

“我们举办了校园垃圾分类的启动仪式,在班会等场合中反复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厦门六中副校长戴鹭坚介绍道,“在生物课、政治课、化学课等课堂教学中,我们都融入了垃圾分类的知识,甚至这次期中考的政治试卷中也出现与垃圾分类有关的考题。”

戴鹭坚说,学校马上要将垃圾分类编入学校校本教材中,充分结合学

校教育,让学生们树立垃圾分类意识。此外,六中的学生们积极自发地搜集垃圾分类的‘金点子’,自发搜集了许多宣传口号,甚至还创作了两首主题歌曲,排了小品,设计了垃圾分类的吉祥物形象。

不久前,在厦门一中里,举办了“垃圾不落地,垃圾要分类”主题黑板报现场比赛,72个班级同时绘制主题黑板报,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在集美区后溪中心幼儿园,针对幼儿园孩子们的情况,学校老师自发设计了“垃圾投投乐”的游戏,在游戏中让孩子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沙包”练习分类投放垃圾;

在集美侨英小学,学校结合信息技术课,开展“垃圾分类标语我设计”的活动,让学生们在电脑上绘制垃圾分类标语,寄托关爱家园的情感……

结合学校的特色与校园文化,各个学校正逐渐将垃圾分类渗透到日常教学和校园活动中。“有校本教材、有教学培训、有示范校园、有启动仪式、有志愿队伍、有实践活动、有浓厚氛围、有考评总结,这‘八有’是我们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目标之一。”张宙介绍道。

小手拉大手带动社会意识培养

5月3日,在厦门市思明区虎溪社区新华城小区里,来自厦门实验小学的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了学校和社区联合组织的“垃圾分类宣教进社区活动”。

“垃圾分类的垃圾桶有哪几种颜色呢?”“泡茶后的茶叶渣应该扔入哪个垃圾桶?”“废旧灯管应投入哪个颜色的垃圾桶?”……

在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环节,孩子们踊跃抢答,活跃气氛吸引了不少小区居民围观。当天,一批由家庭推举、小区考察、学校认定的“社区垃圾分类小标兵”走上台,接受了由社区和学校共同组成的评委会联合评审通过的荣誉称号。

“为了环境、生活更美好,大家都是愿意做垃圾分类的。在过去我们搞不清楚垃圾分类到底要怎么分,现在参加这样的活动,我们也跟着孩子学了。”学生家长许艺鸿告诉记者,3月份孩子从学校带回了一封呼吁垃圾分类的家长信后,他们就在家中尝试垃圾分类了,当天她还和孩子一同签了家校垃圾分类的倡议书。

“我们社区里的新华城小区多是学区房,单在读的小学生就有70多人,我们抓住这样的特点,通过和学校合作,‘家校社’联合推进小区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效果很好。”思明区开元街道虎溪社区党委书记陈晓梅说,新华城小区的试点经验将在社区进一步推广。

在厦门实验小学校长何宝群看来,将学校教育延伸到社区,通过小手拉大手,能够把垃圾分类的社会意识带动起来,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促进文明跃升”的目标。

“通过宣传落实垃圾分类,从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等,这些都是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呈现,也正是学校德育的具体载体,学校责任重大。”戴鹭坚如是说。

[责任编辑:黄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