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加快治污步伐 用市场“活水”换来更多蓝天碧水

福建日报

全面推行排污权交易、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绿色信贷、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近年来,福建省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运用市场这股“活水”,换来越来越多蓝天碧水。

排污要花钱,减排能挣钱。2014年9月,福建省启动排污权交易。截至今年4月28日,有859家企业参与48场排污权交易,总成交额5.21亿元。其中,二级市场(即企业间交易)占比89.9%,活跃度居全国前列。

今年起,福建省在所有工业排污行业推行排污权交易,越来越多企业从“要我减排”变成“我要减排”。老企业主动采用深度治理技术,腾出富余排污权出售获利;新企业纷纷采取新的工艺和治污技术。比起行政执法,企业治污的内生动力得到激活。

去年8月,中央批准我省建设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我省不断探索依靠市场助力生态环保建设新举措。

去年12月,我省碳排放权交易开启,首日交易额超1800万元,创全国试点省份开市首日成交量新高。4个月来,累计成交近5000万元。

推进绿色金融创新,斩断污染企业资金来源。目前,全省绿色信贷贷款余额1500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余额的5%以上,并从高污染、高耗能和高环境风险行业累计退出贷款1100多亿元。今年4月24日,省政府通过《福建省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17年率先探索对政策性银行、国有大中型银行先行开展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对外发布评价结果。到2020年,建成与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相匹配的绿色金融体系,年末实现融资余额比“十二五”期末翻一番。

随着我省对排污保持高压态势,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67亿元攀升到2015年的1659亿元。去年12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培育发展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创新性推出一批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根据目标,到2020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350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

“改变过去靠行政手段大包大揽,以市场化推进环境污染治理,这样的改革试验为经济发展增添了绿色新动能。”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要求福建先行先试的六大重点改革任务之一。我省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导向,推行市场化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模式,加快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健全政策支持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三元共治新格局。(记者 潘园园)

[责任编辑:黄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