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的文化
泉州湾大桥通车,环湾城市呼之欲出。桥连接了道路,繁荣了经济,也沟通了文化。
泉州依山面海,山川溪流交错,海岸线曲折蜿蜒,常年雨量充沛,古诗称泉州“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有“温陵”雅称。丰富的水资源使泉州因水而灵动,水之魂魄造就泉州自古至今数以千计大小桥梁;泉州又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浑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给泉州桥梁又增添了多元的文化色彩,形成了富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泉州桥文化。
为挖掘泉州桥文化
↓↓↓
2006年开始
泉州公路人将触角伸及到泉州桥梁领域,挖掘和研究泉州桥梁文化所蕴含凝重的建筑技术文化、诗词书法文化、雕刻碑记文化、民俗宗教文化、匾额楹联文化、开放包容文化的丰富内涵,编辑了《泉州桥文化》,并于2009年由中国画报社出版发行。让人们能够从《泉州桥文化》一书中追寻历史的足迹,巡礼和漫游泉州源远流长的古代桥文化和一脉相承的现代桥文化,感受其奥妙无穷的魅力。
如果说,泉州的桥是这座城跨越千年文明展示的一个侧面,那么,桥梁管护中现代科技的应用,又是对桥梁文化的延伸。
在泉州市公路局桥梁与隧道管理中心监控室里,中心主任杨飞燕轻点鼠标,电脑屏幕上跳出一幅幅桥梁底部、柱面及横梁等结构高清画面。画面监控的对象实际上是位于数公里之外、国道324线上的泉州大桥。“通过无人机将泉州大桥各个部位实时画面传输回后台监控室,桥梁‘身体是否健康’,专业人员一分析便可确诊。”
传统的桥梁检测多是由人工携带仪器攀爬至桥梁各个部位进行测量、记录,既不安全、又不准确,容易忽略细节,给桥梁安全埋下隐患。而无人机航测桥梁底面、顶部,省时省力,还可提升检测准度、精度。这只是泉州公路部门桥梁科技管养的一个缩影。“十二五”,该局引进桥梁长臂检测车、桥梁高空清洗车、无人机等高新养护机械,桥梁管养日趋“机械化、智能化”。
路的文化
泉州公路人
又不满足于
桥文化的挖掘和桥梁的管护
近年来,他们以协调、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借助泉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有利时机,紧扣省公路管理局“美丽交通、生态公路”创建部署,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的原则,在“十二五”期间,创建省道306线永春路段,省道203线德化水口至城关路段2条“美丽交通生态公路”141公里。
省道306线永春段
在建设中,他们将自然生态与地域文化、公路文化相融合,并引入“公路驿站”建设理念,设置普通公路服务区、停车区,从修路到“修”文化,用文化“串”起一路美景。
省道203线德化段
省道203线德化段,沿线串起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岱仙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桃仙溪等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息。曾几何时,由于路窄、弯急、坡陡,如画的山水如“深山闺秀无人识”。2009年起,德化对省道203线进行拓宽改造,如何借机、借势,打造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公路,成了德化公路分局局长蔡国珊所带领的德化公路人谋“变”的念头。
经过多方考察与研究,“深入挖掘公路文化,融入当地陶瓷文化,因地制宜、亲近自然”的设计方案最终出炉,跃然于路上。“印象水口”停车区,雕塑“水”与“口”的汉字变体,“水”从缀有青花瓷片的“口”中流淌而下,让人感受到千年瓷都细水长流的陶瓷文化,同时寓意着公路人扎根深山、默默奉献、勇于开拓的精神。“桃花瓷阵” 雕塑,则采用桃花造型,用充满靓丽色彩的陶瓷堆砌而成,与南埕桃花岛景区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加之沿路两旁种植的一排排香樟、天竺桂,树下点缀的杜鹃花、夹竹桃等花草,宛如一条绿色长廊、文化景观。行走其间,仿佛穿梭于画中,美不胜收。
人的文化
如果说
路、桥作为文化的载体
那么
“最美养路工”的评选
则是养路工精神的升华
这些“最美养路工”当中,有能带头善管理的站长骨干,有肯钻研身怀一技之长的技术能手,有在养路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业绩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福建省劳动模范,有几十年坚守一线成为经验丰富的养护专家,有巾帼不让须眉、用自己的行动不断诠释着“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巾帼女工,有冒着生命危险排查公路险情、守护着一条条生命救援通道的普通员工。
这支队伍如何锻成,让我们的视角转向3月3日的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盛宴——2017年公路系统庆“三八”“公路杯”健身操比赛,吸引了100多名公路人参加,展现了公路人青春向上的别样风采。这些平日辛劳工作的公路人济济一堂,享受着这难得的放松时刻。只见选手们个个激情昂扬,踏着激昂澎湃的音乐节拍,展现出整齐而明快的舞步、灿烂的笑容,甚至扭着一些高难度舞姿也一点不含糊,看上去专业范儿十足。
市局局长郭根才现场鼓励全体参赛者:
本次健美操比赛充分展现了每支队伍高昂的精神风貌,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也对当下社会倡导积极运动、健康生活发挥推动作用。
实际上
泉州市公路局在开展文娱活动、丰富文化生活方面亮点频频。该局根据公路文化建设重点,顺势入理,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如好党课竞赛、演讲比赛、文艺汇演、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开展主题活动等。将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融入到干部职工喜闻乐见、兴趣浓厚的文娱活动,寓教于乐,使他们在愉悦的气氛和美的享受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在局机关建起职工书屋,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书香气息,让干部职工在读书中享受快乐,增长知识,提升素质。并且针对以网络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具有及时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该局与时俱进,及时开办“泉州公路网”“泉州公路微信”,设立养护动态、路政管理、党建文明、公路文化等板块,编辑出版《泉州公路》双月刊,在局机关、局属各单位建立通讯员队伍,通过网站、微信、期刊,为公路干部职工“文人墨客”展示才华提供了平台,烹煮“公路文化大餐”。
文/图:徐斌 刘紫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