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电缆、反腐剧、武长顺,如何揪出官场两面人?

长安剑[责任编辑:陈健]

原标题:“人民的名义”现实版同样火爆,今天审讯巨贪硕鼠问责失职官员!

西安地铁12名涉事官员被调查,最高检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上映,天津武长顺案一审开庭。这几天,三件事前后脚而来,让“依法反腐”这个深刻的话题,再次火热。

在“反腐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的今天,当聚光灯再次汇聚,人们发现,反腐败这个热度不减的话题,从未离开中央舞台。

(图:西安地铁电缆门出现后,西安市人民政府立刻召开新闻发布会,市领导鞠躬致歉。)

它们背后,是什么力量在推动?这些“戏很足”的反腐剧,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长安君带你一探究竟——

巡视组进驻第二天,12人“落马”,速度!

围绕着西安地铁电缆事件的所有权力鬼祟,正在被一点点掘开,铺陈于阳光之下。

3月28日,西安市纪委公布了第一份问责名单,包括西安市质监局稽查总队总队长在内的12人,都在问责之列。而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份名单公布前的3月27日,西安市委第七巡视组刚刚进驻市地铁办(公司)。

这速度,十分给力。

速度之外更有力度。这份12人的“落马”名单中,西安市质监局稽查总队就占了7席,而且,稽查总队总队长和副总队长共3人全部被问责,可谓把这个单位的“领导层”一网打尽。此外,原西安市地铁办副主任,现西安市科协常务副主席唐宏波,也“难逃此劫”。

(图:稽查总队被组织调查的7名官员。)

小伙伴们是否还记得,在西安地铁“电缆门”发酵期间,曾上演过奥凯公司负责人下跪道歉、西安市领导鞠躬致歉的一幕?戏很足,真诚悔过也是对的,但无法取代应有的问责——该来的,一定会来。

威力强大,铁面无私。

舆论对事件的关注虽然降温,处置与问责却不曾减速。正如西安地铁电缆事件所呈现的,事故的发生,是否因权力滥用与利益交换而起,从纪检角度的调查和问责,就成为事故处理的必有环节。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进驻西安地铁办的巡视组,是一种“机动式巡视”。

什么是“机动式巡视”?据微信公众号“政知道”介绍,王岐山曾经做过这样的论述:今后的专项巡视很可能更多的是机动而灵活。可能对一个地方巡视过了,又发现了比较突出的问题或者有反映的问题,我们可以就这一个事、就这一个干部派一个专项巡视组,把这个问题搞明白。机动灵活,摸不着,突然就来了,我看这个震慑作用很大。

响雷之后,必有疾雨。官员“落马”,就是他们自己以腐败埋葬仕途的回声。2016年,最高检立案侦查职务犯罪47650人,其中原县处级干部2882人、原厅局级干部446人。更依法对21名原省部级干部立案侦查,对令计划、苏荣、白恩培等48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提起公诉。

如果说,高级干部“落马”彰显了反腐败的力度,那么对于在民生问题上,弄权者的“零容忍”,就是对反腐败对人民“有温度”的最好证明。

反腐剧尺度放大,法治面前,没有“禁区”

仿佛是呼应,又仿佛是接力。戏很足的西安地铁“电缆门”,在问责处理期间,迎来了一部正戏的开播——检察反贪大戏《人民的名义》。

这部由最高检影视中心立项出品,被称为“史上最大尺度”的反腐剧,甫一出手,就以3.9%的收视率斩获全国网收视第一。

俗话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反腐,这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攻占了各大媒体的收视榜。以人民名义进行的依法反腐,如约收获人民的认可与关注。

这部剧,尺度超出预期。

在反腐剧领域,我们之前很少见到,反面角色的“尺度”能突破市级。而在格局和人设上,《人民的名义》有了重要突破,其中反面角色的最高级别直至副国级,也因此被称为“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剧”。

这也正应了小伙伴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话——在反腐面前,没有潜规则、没有丹书铁券、没有铁帽子王。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