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去年6月,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正式纳入国家全面创新布局。这个以福州、厦门、泉州三个国家高新区为核心区域的自创区,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源,迎来一场革命性的升级。
在建设自创区过程中,作为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企业无疑应成为创新的主体。“突出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的第一大建设任务。根据要求,到2025年,实现全省70%以上小巨人领军企业、8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在自创区成长壮大,形成创新企业群体。策划、生成、落地、建设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创新平台。加快共建产学研创新联盟、新型研发机构。
那么,龙头企业如何引领创新?中小企业又如何成长为“小巨人”?记者前往自创区一探究竟。
龙头企业:
从先行一步到引领一片
龙头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在自创区,龙头企业怎样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
泉州正加快实施“数控一代”“智能一代”,作为龙头企业的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正是其中的弄潮儿之一。
百宏是国内第二大涤纶低弹丝生产企业,公司已从过去单纯的产品创新大踏步迈向先进生产方式的创新。
在晋江枫林工业区,记者走进百宏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只见几十个机器人敏捷地忙碌着,一排排“丝饼”,整齐而飞快地转动,汇成一片白色的海洋。“这个车间以前人头攒动的生产场景不见了。它不仅节省人力,而且大大提高纺织业操作精度,工作效率至少提升60%,能耗降低20%。”公司品牌部主任陈阿斌兴奋地说。
“产学研合作最为关键。”陈阿斌说,为了建设“行业内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百宏先后投入2.7亿元,与东华大学、哈工大机器人研究院和北京自动化研究所合作,对传统的生产工厂进行智能化改造,建设涤纶长丝熔体直纺数字化车间。
龙头企业领跑,运用智能制造技术和自动化装备改造,成为“机器换工”智能样本工厂,起到了强力示范效应。
龙头企业在行业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突破,也触发了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变革,加快产业集聚。
在火炬(翔安)产业园,成立于2008年的厦门强力巨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是国内最大规模的LED显示屏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厂家之一。
2015年度行业产值排名显示,这家公司在国内LED显示领域排名第一,国内市场份额高达23%,而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4亿元,同比增长189%,实现净利润7548万元,同比增长119%。
企业高层对于这个“第一”并不是很看重。他们更看重的是,强力巨彩拥有行业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
“很多产业的发展瓶颈,恰好是其发展的增长点,谁能够突破,谁就能占据先机。突破点,就在于技术创新!”公司副董事长周国华表示。依托一支创新团队,强力巨彩技术中心创立,并被确认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成为国内LED显示应用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以技术中心为创新平台,产学研合作,强力巨彩很快攻破了行业关键技术,有了引领整个产业转型升级的底气。
目前,强力巨彩拥有小间距无缝拼接和高均匀度显示及户外大屏幕智能控制技术等国内领先技术,授权专利110多项。未来2~3年内,强力巨彩计划总投入9亿元,建设国内最大规模的新型LED产业园。
作为我省信息产业龙头的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大关,连续第13年入选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企业。
“自主创新既是我们跨越式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实现逆势增长的法宝。”星网锐捷常务副总经理林冰说,公司已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开放合作的自主创新体系,其核心就是企业研究院。公司在全国已有6家网络通信研究院,研发人员规模已增长到3000多人,占公司总人数的40%以上,公司连续4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位居全省第一。
“政府给创新企业看得见的支持,极大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潜能。”林冰说,比如,我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就对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起了催化作用。星网锐捷近4年来享受的研发加计减免所得税金额,高达12442万元。以2015年为例,公司经税务部门认定的研发投入加计额为27978万元,按政策享受所得税优惠4243万元,而公司将研发加计减免所得税金额全部投入到次年的研发中。
除了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搭建创新平台亦时不我待。
“从制度而言,我省鼓励福厦泉三市创新领军企业与高校院所联手,创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和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建设一批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核心技术的关键节点上,布局新建一批重大研发创新平台,带动当地新兴产业技术升级。”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加紧建设:位于福州的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三期)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厦门大学能源材料及石墨烯产业协同中心大楼设计方案基本确定,厦门稀土材料所建设加快推进……它们建成后无疑将极大支撑和带动自创区的产业技术研发。
中小企业:
从“初创”到行业“小巨人”
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创新效应逐渐凸显之际,自创区里,还有一批“科技小巨人”悄然崛起。
几个月前,中国第一支具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长效干扰素产品——“派格宾”获批投产上市,这是2016年以来第一个获批的国产治疗用生物制品,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的长期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厦门海沧区,记者走进了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这家几十人起家的生物医药企业经过20年的拼搏实现了飞跃——公司拥有已上市的1个国家1类新生物制品、3项原国家2类新生物制品,4项国家1类新生物制品处于临床研究阶段,10余项具有重大市场潜力的候选药物在研。而其中,派格宾于2002年立项,研发历时14年。
“创新持续发力,得益于强大的研发投入。”公司副总经理陈方和向记者说。为了产品研发,公司把技术创新作为发展“原动力”,持续在生物医药领域整合国内外资源,构建从基础研究、中试研究、临床研究直至产业化研究的创新平台,包括国家联合地方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特宝生物成立至今坚持每年以总销售额的25%左右的资金投入创新性研发,而一般企业只在1%-2%。
特宝生物是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培育对象,同时,这家公司作为厦门生物医药孵化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已为中小微企业和高校提供咨询服务5万多项、技术检测服务1万多项,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壮大服务。
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离不开人才。
位于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福建约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塑料液体色母公司。40岁出头的曾福泉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颜料专业,2014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他创立这家企业后,先后吸纳了10多名博士、硕士,组建了创新团队。“人才决定一切,激励机制的创新尤其重要。”曾福泉说,人才不仅要“引得进”,还要“留得住”,约克每年拿出销售额的15%用于激励人才。
截至目前, 福建的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达到655家。在这背后,一个更大的“小巨人”后备军正在形成——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有947家。
“列入培育对象的小巨人企业有较高成长性、发展潜力巨大,省里花重金培育,就是要从中培育一批专精特的行业龙头企业,打造高新技术企业储备库、蓄水池。”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中心负责人说。
与龙头企业相比,中小微企业体量小,多数处于发展的种子期、初创期,让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更多的阳光雨露。
2月24日,我省企业研发经费实施分段补助办法正式出台。此项政策覆盖面广、普惠性强,为鼓励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除了规模以上高企,规模以下高企也纳入补助范围,加大了对自主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办法还规定,对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在享受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同时,财政对企业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实际减免的所得税额,给予同量资金奖励,这一给企业“真金白银”的政策,也是全国率先。
同时,厦门提出了创新型产品首购制度、简化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试点工作等多项创新举措;福州出台了支持房地产项目配建人才公寓、支持各类园区自建人才公寓等创新举措,突破了以往由政府包揽统建人才公寓模式;泉州支持建设民营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全国产学研对接合作“蓝火计划”,组织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技术转移。
一部壮阔的创新交响乐章,正在福厦泉国家自创区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