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紫门”见证同安六百多年历史 将新建遗址

厦门日报

“朱紫门”见证同安六百多年历史 将新建遗址

同安现存约450米长的元代古城墙。黄文水摄

“朱紫门”见证同安六百多年历史 将新建遗址

始建于元代的同安古城墙,见证了同安的烽火岁月,迄今已有662年的历史。昨日,记者从同安市政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获悉,同安朱紫门广场改造提升工程项目设计方案及施工图已完成。其中包括新建城门“朱紫门”遗址,增添人们对同安古城文化的印象。

根据确定的方案,拟拆除同安古城墙上的多栋残破老房,打通从南门桥方向通往同安古城墙的通道,经由古城墙就可以步行前往孔庙。在同安银同妈祖天后宫旁的小广场上,即最初南城门“朱紫门”的所在地,用条石等材料新建一处“朱紫门”遗址,再现当年“朱紫门”的印迹,勾起广大市民对同安古城门的记忆。

据介绍,同安朱紫门广场改造提升工程建成后,将串联起周边同安古城墙、铜鱼池、金车石刻、同安孔庙等文物古迹,市民可沿着古城墙直达同安孔庙,还可沿古城墙下的亲水步道进入同安慢行系统。随着“朱紫门”遗址的新建,今后同安古城的东门“鸿渐”、西门“丰泽”、北门“拱秀”、西北门“朝元”等四个古城门遗址,也有望陆续复原,目前东门“鸿渐门”的复原条件较为成熟。

【链接】

同安古城墙历史

同安文史专家陈金城说,同安于五代建县(933年),至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才开始筑造城墙,当时为夯土墙,至元代至正十五年“用石内外砌之”,是为石垣之始,距今已有662年的历史。原有的同安古城墙有五个城门,分别是东“朝天”、西“厚德”、南“铜鱼”、北“拱辰”、西北“庆丰”。到了明代万历十九年,知县柴尧年疏浚城濠,并增筑葫芦山后一段城垣。万历二十五年知县洪世俊又增高城垣二尺,并改称东门“鸿渐”、西门“丰泽”、南门“朱紫”、北门“拱秀”、西北门“朝元”。

陈金城说,明末清初,郑成功以同安、厦门、金门为根据地抗清复明,鉴于同安县城无险可守,不利抗清,遂于1655年6月主动拆毁同安城垣及官署民房,迁官民入丙洲岛,并于岛南大埔筑新城。由于拆除时时间仓促,当时只拆毁城墙上部明代增筑之砖土垣,下层元代之石垣基本予以保留。近代以来,同安城垣屡遭损坏,1926年,有关部门奉省令拆毁城垣修筑马路,仅余东门至南门一段元代残垣,这一段约450米长的城墙就是保存至今的同安古城墙遗址,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黄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