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争建国家中心城市 西安沈阳南京入围机会大

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多地争建国家中心城市,西安、沈阳、南京入围机会大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家中心城市的设想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城镇体系的核心城市。加上最新批复的武汉和郑州,目前全国已有8个城市位列国家中心城市行列,其他分别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

随着城市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在这过程中,不少城市正努力争取进入国家中心城市的行列。

多城争建

今年两会期间,不少人大代表对杭州、厦门、西安、长沙等城市列入国家中心城市进行建议。

杭州市原市长、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张鸿铭说,杭州现在的前进目标更明确,就是建设世界名城,途径就是国际化。张鸿铭提出,希望国家尽快批准杭州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他认为,杭州从各个方面来看都已经具备条件,无论经济发展总量、速度、质量,还是科技创新活跃程度、城市人口均符合条件。另外,杭州要建立亚太枢纽城市,目前国际航班数量也符合国家中心城市的条件。

副省级城市厦门也正在积极申报。媒体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紫萱建议,中央相关部委积极支持厦门在新时期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方面赋予厦门更多的职能与平台手段,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

今年厦门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今年厦门要全力加快跨岛发展,着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3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陕西代表团与代表共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发言时说,西北五省区占全国地域面积的32%,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和国家向西开放的前沿,从优化区域发展格局考虑,需要有一个中心城市引领区域发展,“所以我们建议将西安列入国家中心城市。”

长沙也在争取进入这一行列。“长沙已具备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基本条件,恳请国家部委,尤其是发改委、住建部,支持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 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市长陈文浩在两会期间发言时说。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分析,各个城市努力争取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是因为国家中心城市这个名称的背后意味着更大的资源配置权力。“城市的级别高了,社会声誉也更好,更有利于集聚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分担京沪功能

“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最早在2005年,由原建设部(现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依据城市规划法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时提出。

2007年,由原建设部上报国务院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指出: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城镇体系的核心城市,在我国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门户作用。国家中心城市应当具有全国范围的中心性和一定区域的国际性两大基本特征。

广东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是不是国家中心城市,不光是一个名号,还要看其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功能。除了经济总量之外,国家中心城市更为重要的一个指标是必须要有对周边地区的强大辐射能力,尤其是对海外的辐射能力。一个城市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中心城市,门户型的功能十分关键。

“比如我们去美国,一般就是飞到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和芝加哥这几个城市,这些城市就是美国的中心城市。”彭澎说,门户型城市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航空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中国人从这些地方走向全世界,外国人则从这些地方进入中国。

实际上打造国家中心城市,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京沪之后,国家需要更多的中心城市来承担其部分功能,并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2016年12月, 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智库重庆论坛上解读“十三五”规划建议时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加速发展一批中心城市,承担全国性的功能,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节点。

他说,中国出现世界上少有的特大型城市原因之一,就是面向全国的服务性功能过度集中在一两个城市。以北京为例,其城市病问题的根源是集中了太多非首都功能,若把企业总部、医疗高地、最高学府等功能转移,在自身城市病解决的同时也能促进其他地区发展

杨伟民表示,要解决北京这样特大城市存在的城市病,需要再有十个类似北京这样的中心城市才行。

也就是说,北京、上海等存在的一系列城市病问题之下,我国的城市发展战略也有望进行调整,未来会把更多机遇分给京沪以外的大城市。例如,2016年G20峰会放在杭州举办,而不是北京、上海等“国际名片”城市,这也是2022年亚运会落户杭州之后,又一个国际性重要活动在当地举办。此外,今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在厦门举行。

牛凤瑞说,中国是一个总人口接近14亿的大国,是美国、日本的好多倍,因此只有两三个国家中心城市远远不够,需要更多的国家中心城市来带动。他预计,未来中国城市中心区人口达到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将达到10个以上,这些城市未来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

以郑州为例,牛凤瑞说,河南本身总人口接近1亿,省会郑州又是河南的单极核心城市,在河南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将有大量人口流入郑州,因此未来郑州发展成为中心城区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实属正常。

这些城市希望不小

2010年,住建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的规划和定位,构成了北上广加直辖市的格局。

进入到2016年,国家中心城市的批复加快。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布《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自此长江上游有了重庆和成都两大国家中心城市。

2016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规划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至此,已经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8座城市被明确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在一年有3个城市新获批国家中心城市的情况下,其他大城市争取入围国家中心城市的渴望也更为迫切。接下来,有哪些城市可能成为新的国家中心城市?

从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来看,其一大作用就是要引领区域发展。在传统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就一直存在着十大中心城市,即目前固定电话区号三位数开头的城市。这十大城市除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外,还有广州、武汉、南京、成都、西安和沈阳,它们均是各大区的中心,基本集中了各大区最好的大学和医疗资源。

现如今入围的8个城市中,除了郑州之外,另外7个就属于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时代城市。从区位看,目前的国家中心城市中,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位于东部地区,重庆和成都位于西南内陆,武汉和郑州则填补了中部地区的空缺。

也就是说,在传统十大城市中,尚未入选国家中心城市的三个城市西安、沈阳、南京的希望不小。这其中,西安一直是西北大区的中心,沈阳则是东北大区的中心。

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认为,东北地区的城市,比如沈阳,西北地区的城市,比如西安,都有可能入围,“第一是这些城市的规模都比较大;第二是它们产业基础都比较雄厚;第三是对区域的影响力很大,对一个区域起到引领作用。”

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区中心应该都会入围国家中心城市。此外,一些经济总量过万亿、产业发展走在前列的城市,如深圳、杭州等也会加入。

从区域布局上说, 一个经济区也可能不止一个国家中心城市,例如成渝经济区,成都和重庆这两大城市就一起入围。从这个角度上讲,在经济和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区域,只有一个国家中心城市是不够的,需要叠加辐射才能发挥作用。

例如,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世界级的城市群,可能就不止上海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如果周围的南京和杭州获批国家中心城市,也能更好的分担上海的部分功能,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

在华南地区,深圳作为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其创新力和高新科技产业发展在国内首屈一指,有消息称,深圳或将实现城市地位“二级跳”,与北京、上海、广州一起跻身全球城市,代表中国参与新一轮全球竞争。

此外,作为第三经济大会大省,山东的人口将近一亿,从促进区域发展的角度上看,山东如果有一个国家中心城市,也不足为奇。目前来看,青岛作为山东首个GDP突破万亿大关的城市,希望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