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投资不过山海关”? 东北欲撕“旧黄历”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题:“投资不过山海关”?东北欲撕“旧黄历”

中新社记者 蒋涛

“投资不过山海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东北三省主要官员回应外界质疑的“投资环境差”论调,频频发声,表示要持续在改善营商环境、精简行政审批等方面发力,一起撕掉这张唱衰东北的“旧黄历”。

资料图:3月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举行小组会议。<a target=

资料图:3月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举行小组会议。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黑龙江:从“根”上把不必要的权力消灭

黑龙江代表团开放日上,有记者针对黑龙江投资发展环境提问:外来投资由南到北呈递减趋势是否属实?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发改委主任王冬光用一组数据率先回应:黑龙江省近三年1亿元(人民币,下同)以上产业项目3420个,东北区域外企业投资1100个,占比接近三分之一。

“有一点请大家放心,黑龙江的投资环境,一定是有道理可以讲的地方。”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长陆昊表达了黑龙江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决心。

陆昊说,黑龙江已清醒意识到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正在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第一步将大力度精简审批,从“根”上把不必要的权力“消灭”,目前黑龙江省级的行政审批已取消和下放超过50%,注册企业前置取消了85%,权力清单已精简70%;下一步,黑龙江还将设置新的审批流程,还要用市场化方式进行资源配置,通过公开招标来减少权力干预。

陆昊特别提到,黑龙江对破坏投资发展环境的人和事绝不姑息,目前黑龙江仍存在这些现象,所以成立了专门的投诉中心,并在媒体上公开曝光查处结果。

“根据在产业界掌握的情况,黑龙江的发展环境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陆昊说。

资料图:3月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吉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a target=

资料图:3月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吉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吉林:也许坏事变好事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吉林代表团开放日上驳斥了“东北经济衰退”等论调。

巴音朝鲁介绍说,这两年吉林做了很大努力,把发展软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吉林今年经济情况更令人兴奋。”巴音朝鲁举例说,今年落实的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2800多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400多个,比去年大幅增加。投资者的信心也在增加,去年吉林民间投资增长12%,占到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7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吉林坚持绿色发展,近几年来吉林的观光旅游者大大增加。巴音朝鲁介绍说,去年游客人数增幅达17%,“白雪换白银”,仅春节旅游收入就达97亿元,这些都是可喜的成绩。

巴音朝鲁说:“今天我们来看(这些论调),也许是坏事变好事,吉林人有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而且我认为,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人最具有工匠精神。”

资料图: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 <a target=

资料图: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 中新社记者 金硕 摄

辽宁:法规护航营商环境

“虽然‘投资不过山海关’这种说法有些言过其实,但也确实指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我们承认这个差距,也正视这个不足。”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沈阳市市长姜有为在辽宁代表团开放日上说。

在他看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解决好这个问题“更为重要、尤为迫切”。

辽宁“出拳”,中国省级层面第一部关于营商环境的地方性法规出台:去年底,辽宁省人大通过《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同时,该省还把2017年作为营商环境建设年,把营商环境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沈阳市为例,姜有为列出“指标线”:争取到2020年,使沈阳市营商环境在世界银行的排名中能够进入前50名。

重拳之下,成效初显。官方一组数据显示,今年前2月,沈阳市新增的市场主体有1.34万户,同比增长43.5%。(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