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睡衣一路狂奔!杭州“不顾形象”女医生成“网红”

都市快报

据都市快报2月21日报道,昨天(20日)一早,浙江省人民医院的神经外科规培医师章嫣在病房里查房,护士长开她玩笑,“网红医生来啦!小章,你要红啦!”章嫣医生挺不好意思的,捂着脸跑过护士台。

昨天上午,医院好多医生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她的照片,还有电视台、报社的记者采访她。“要不是为了手术,我才不会穿件睡衣就跑出来,女医生的形象可是很重要的!”章嫣医师说。

事情是这样的:昨天凌晨0:47,医院血管外科医师虞聪发了一条朋友圈——

“电梯捕获女医生一枚,见过穿睡衣从家里跑来急诊开刀的么?敬业哦。”

朋友圈里一大串医生点赞,章嫣医师0:48第一个发评论,留下3个笑着流泪的脸,4位医生在凌晨1点之前评论,“真巧,我也夜班。”“看来大家都在夜班。”还有一位医生凌晨2点回复,“被我看见了,在上班的大马路上!”

看来,医生的朋友圈是“越夜越火”,大家都是上夜班的医生。

神经外科规培医师章嫣穿着睡衣狂奔到医院,被同事在电梯里拍下照片。虞聪医师 图

刚洗完澡

接到医院电话穿着睡衣就冲出了门

昨天中午,我们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找章嫣医师。临近12点,她还没吃午饭,听说记者找她,往后一退,“让我们赵医师来说吧。”

赵医师叫赵元元,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昨天晚上,我值夜班,晚上9点不到,神经内科突然来了一位会诊病人,(病的)情况很重,需要马上手术。他是脑梗并发脑出血,晚一点手术,可能连命都没有了。”

“我们赶紧安排手术,章嫣是我的助手医师,一般手术需要两位以上的医师在场,我立即打电话给她,让她尽快来医院。”赵医师说,他一边打电话,一边为患者做手术准备。

“晚上接到电话,会不会犹豫一下?”我问章嫣医师。

“我们做医生的,看到医院来的电话,怎么会犹豫?我们手机都是直接放在口袋里或床头边,24小时不关机。晚上医院打来电话,一定是要我们抢救病人。”章医师说,她接完赵医师电话,拿上手机和钥匙,不到半分钟就冲出了家门。

“在门口,我犹豫了一下,晚上刚洗完澡,我穿着一身红格子睡衣,但想到有一位等待救命的患者,那真顾不上形象了,就想着赶紧去医院!”章医师说。

章医师住在朝晖六区,她一路狂奔,跑到医院正好是21:30。回忆当时的情景,她说:“我看到有些路人在看我,我就跑得更快了。晚上九点多,一个女的穿了一整套红睡衣,跑在大马路上,估计人家看到会觉得我是神经病吧……”

“以前穿睡衣出过门吗?”我们问。

“哈哈,哪里会啊,我们女医生很注重形象啊!”章医师皮肤白白的,两腮绯红,脸和眼睛都圆圆的,及肩的黑发柔顺,看起来很温柔。

医院神经外科唯一的“科花”

一周出一两次急诊手术 24小时待命

赵医师作为章医师的“大师兄”,给我们报料:“我们小章医师今年才26岁哦,单身,绝对是我们科室的‘科花’!我们省人民医院的神经外科本来没有女医生的,小章来了,是唯一一朵花。”

小章医师是省人民医院“规范化培训”医师,原本的单位是绍兴市立医院。

按照相关规定,她要在省人民医院的相关主要科室轮转,再培训。今年是她“规培”的第二年。

现在,小章的主要岗位是胃肠外科,不过她在绍兴当地的医院是一名神经外科医师,所以她忙完胃肠外科的事,都会到神经外科来学习和帮忙。“科室里都是我的师父、师伯和师兄,我总是说有事情就叫我,多带带我。”章医师说。

“小章挺勤快的,我们都愿意带她。”赵元元医师说,“多看门诊、多做手术,对一个年轻医生的成长很有好处。晚上有急诊,都会叫上小章,她肯学,能力也不错,大晚上叫小章当助手一起手术,是常有的事情,最近几乎每周都有。”

“冬天晚上做脑外科手术很多,最晚的一次半夜12:30接到电话,睡得迷迷糊糊,接到医院的电话全醒了,再加上晚上从家里跑到医院,冷风一吹,精神马上来了,就像上战场一样。”小章笑眯眯地说。

赵医师也说,脑外科是比较容易出急诊的科室,比如天冷,脑中风的人多;还有车祸,脑外伤的病人也较多。“而且脑外科的病人不能等,说要手术,立即就要上台的,科室里脑外科医师都是随时待命,医院需要你,再晚也要从家里立即赶过来。”

“做神经外科医师不容易,做神经外科的女医生更不容易。”

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楼林主任医师说,神经外科手术耗时长,一般一台神经外科手术6—8个小时是很平常的,“今年我们最长的一台手术,从早上8点做到第二天早上7:30,做了快24个小时,医生在手术台上聚精会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楼医师说,据了解,浙江省里的医院正式的女神经外科医生,总数不超过10个,国家还成立了“中国神经外科女医生协会”,这些女医生是有多宝贵啊。

“是啊,女医生辛苦,女神经外科医生更不容易啊,我们小章现在还是单身,你们说说怎么办?”楼医师开玩笑说。

“正常的,我们小章每天晚上都要待命,哪有个人时间谈朋友呢?”赵医师说,“就像我们,平时和老婆打电话,‘今天晚上回来吃饭’要说一声,‘今天晚上不回来吃饭’反倒不用交代,能正常时间回家的次数很少啊。”

医院神经外科、骨科、普外科、心内科等

手术医师全是“随时待命”

神经外科的医生随时待命,经常半夜从家里赶到医院手术,其他科室的情况如何?

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蔡文伟说,“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太合适,但我们急诊科可以提供一个数据,我们医院一年接诊上万名急诊患者,其中65%的患者转诊到相应的专科手术后入院。也就是说,65%的急诊患者不仅需要急诊医师治疗,还需要传唤更有针对的专科医师做治疗。”

在省人民医院,急诊制度是这样的:患者先由急诊医师门诊,被称为“一唤”;如果急诊医师需要相应的专科医师会诊,被称为“二唤”;如果专科医生还需要该专科的医疗组组长(一般是副主任级别或者主任级别的高年资医师)做治疗,称为“三唤”。

这就是一般大型综合型医院采用的急诊“三唤”制度,高年资的医生在晚上下班时、周末时,一旦医院有传唤,就要立即来医院做会诊和手术,保证急诊患者能够接受及时和专业的治疗。

据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统计,叫到“三唤”较多的科室有神经外科、骨科、普外科、心内科。

神经外科接诊较多的病例是:脑出血、脑外伤等患者;

骨科较多的病例是:车祸或高处坠落引起的多发伤(以骨折为主)、运动损伤等;

普外科:各种消化道疾病,比如胆囊炎、阑尾炎、消化道出血等;

心内科:各种心脏病,比如心梗、心源性猝死等。

快报之前采访过的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丁亚辉,是医院的心内科三唤医师,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几乎每周都有三四次半夜从家里赶到医院做心肌梗死手术。

“12月初,有两周,连续3天半夜赶到医院做手术。有的时候,下班晚了,9点还没回家,我就在医院睡一个小觉,万一晚上来病人了,直接在医院里手术,省得回家又赶过来浪费时间。”丁医师说,医生这个行当也是看天吃饭,冬天是心脑血管医生最忙的时候,病人太多,医生排班都排不过来,大家都相互支持着。”

就拿昨天给小章医师拍下“睡衣照”的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虞聪医师来说,照片拍于昨天凌晨0:47,他刚刚从病房赶到急诊,去会诊一位大腿血栓的病人。他前天、昨天连续工作了36个小时,前天上了一整天的班,晚上他值夜班,昨天上午手术,下午门诊……

“这样的排班,每个月会轮到四五次,上次在网上看到,医生做完手术,瘫倒在手术室,绝对是真实的。你说,是什么让我们坚持下来?一个个病人啊,他们和我们说这里不舒服、那里动不了,我们医生有救治他们的知识和技术,被病人需要。这就是我们精神百倍的动力。”

前天半夜做手术的是患者顾大伯

昨天他大声说“谢谢医生!”

昨天,和赵医师、小章医师聊完,一起去看他们昨天半夜做手术的那位患者。

68岁的顾大伯,桐庐人,年三十那天发生的脑梗,先在当地医院治疗,后来脑梗继续发作,头痛得厉害。前天,他脑中风从脑血管缺血发展成脑出血。

在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紧急叫来神经外科医生会诊,商量手术方案并决定立即手术,为顾大伯出血的颅脑减压。

于是紧急传唤做手术的赵元元医师和章嫣医师,手术顺利,做了3个小时,从21:30开始,到凌晨0:30结束。

昨天,躺在病床上的顾大伯,手脚能活动了,一听赵医师和章医师来了,他大声说,“谢谢医生!”

赵医师说顾大伯恢复得不错。我们问顾大伯,怎么称呼他,他马上说,“我姓顾,浙江桐庐人。”

赵医师和小章医师挺开心的,一起走出病房,小章医师在病历本上写下,“术后第二天,患者恢复良好。”

(文/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