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鸡笼山或是漳州人命名 两地有30多座“鸡笼山”

闽南日报

基隆市是位于台湾岛最北端的城市,素有台湾头之称。昨日,记者从漳州文史研究者涂志伟所著的《台湾涉漳旧地名及聚落开发》一书中得知,基隆的古称是鸡笼,这个说法有四个,其中还与漳州人密切相关。

据了解,基隆古名鸡笼,直到清朝光绪元年设“基隆厅”时,鸡笼才改为同音的基隆,取“基地昌隆”之意。四种说法:一是指基隆东南方的鸡笼山,从海上正看山形似鸡笼,故名之。每当福州、厦门、漳州等地的帆船驶近基隆,看到鸡笼山时,即知台湾到了。二是认为由平埔族凯达格兰族命名,“格兰”发音近似闽南语中的“鸡笼”。三是认为源自平埔族凯达格兰人的鸡笼社或大鸡笼社,即由社名而变成地名。四是基隆地形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形似鸡笼,靠海处如同鸡笼的出口,因山形而得名。

如今,第一种、第四种的说法获得多数人认可。鸡笼未开垦时,就有漳州人来此捕鱼,或与平埔族交易。基隆市鸡笼山地名最早出现于明代,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郑舜功奉命赴日考察。次年归国后,撰写了《日本一鉴》,该书载“取小东岛之鸡笼山……”小东岛,即小琉球,即今台湾。

漳州人张燮所著的《东西洋考》里,也有鸡笼山、鸡笼等记载。《东西洋考》成书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因此,基隆市鸡笼地名应是由漳州人根据山形特征,以漳州人的思维方式用闽南话所命名的。《东西洋考》载:“鸡笼山、淡水洋,在澎湖屿之东北,故名北港,又名东番云。深山大泽,聚落星散,凡十五社。”从中可知,鸡笼距漳最近,海澄、龙溪、漳浦、诏安等处的漳州人到鸡笼、淡水贩货,也常常有中国渔者到此。

鸡笼山也是漳州人对形似鸡笼的山形常见称呼,在漳州府方志中多有历史记载。根据20世纪80年代陆续出版的漳州市各县地名录的记载进行查找统计,在漳州市现辖的11个县市区中,除南靖县、长泰县、龙文区外,芗城区、龙海市、漳浦县、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平和县、华安县8个市县区现共有29座鸡笼山,分布地点既有山区、平原,也有沿海;既有闽南话地带,也有客家话地带。据了解,台湾的“鸡笼山”不止一座,新北市南投县和高雄也有鸡笼山,因山形如鸡笼而得名。(记者罗培新)

[责任编辑:黄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