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关头,医生为患者接入ECMO设备,建立“生命通道”。
厦大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新年伊始运用ECMO技术挽救极危重患者
半个月前,20岁的危重心肌炎患者小英的心脏几乎处于“停工”状态;彼时,她的心脏功能由一旁的“人工心肺”(体外膜肺氧合,简称ECMO)代替,86个小时的日夜坚守后,这颗年轻的心脏重焕活力。
跨入2017年没多久,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厦门市心脏中心)成功运用国际顶尖的高级生命支持技术———体外膜肺氧合(ECMO),让两位心血管病重症患者的心脏恢复了强有力的跳动。
感冒病毒侵袭少女心脏
2017年新年伊始的一场感冒,让年轻姑娘小英差点熬不到过年。小英的父亲回忆,经转诊至厦大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后,小英被确诊为重症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急、进展快,随时会使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和恶性心律失常,导致死亡。”心血管病医院导管室主任肖国胜博士介绍。入院不足三天,尽管积极给予抗病毒、营养心肌等对症治疗,小英的病情仍迅速恶化,常规治疗的治愈希望已十分渺茫。
“人工心肺”博取一线生机
经过全院连夜缜密会诊,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是患者唯一的希望。
据悉,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是一种将静脉血从体内引流到体外,再经氧合器(人工肺)氧合后,由驱动泵(人工心)将血液泵入体内的中短期心肺支持技术,能使心脏和肺脏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休息,同时避免因心肺衰竭引发其他脏器的衰竭,为心肺功能的恢复争取了时间。该技术是国际公认的顶级急救技术,难度高,要求复杂,需要专业团队的娴熟配合。
“如今我们已组建起高效的ECMO医疗小组,能在15分钟内迅速集结启用ECMO设备。因此,对于一些在院外猝死的心血管病患者,若能对其开展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再加上ECMO技术的支持,那么许多传统观念中无法挽回的生命将得到新希望。”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主任赖可可介绍。
86小时团队协作跑赢死神
启动了ECMO,就意味着一场漫长而艰辛的团队战役开始了。体外循环、麻醉、心外、心内、重症护理、超声、检验等科室并肩作战、各司其职,经过近四个昼夜不眠不休地严防死守,小英各项生命指标逆转上行,年轻的心脏重新恢复了活力,86小时后ECMO安全撤离。虽然还在医院住院观察,但小英的父亲说,“孩子总是问自己病是不是已经好了,现在我终于可以回答她,很快就能带她回家了。”(记者 蔡樱柳 通讯员 刘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