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鱼骨画第一人林翰冰:用鱼鳞鱼骨勾勒海洋映象

海西晨报

厦门鱼骨画第一人林翰冰:用鱼鳞鱼骨勾勒海洋映象

林翰冰正在创作鱼骨画。

厦门鱼骨画第一人林翰冰:用鱼鳞鱼骨勾勒海洋映象

林翰冰的作品《海魂》由单一的一种鱼骨制作,表达的是鱼儿原本在海里快乐生活,但受到水污染影响,快乐不再的景象。

厦门鱼骨画第一人林翰冰:用鱼鳞鱼骨勾勒海洋映象

林翰冰作品《渔港晨曦》

平时我们吃鱼剩下的鱼骨头,也能变成美丽艺术品,或许你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但有人就将其变成了现实。这个“化鱼骨为艺术品”的人叫林翰冰,目前就住在鼓浪屿。不久前,林翰冰接受记者专访,讲述他与鱼骨艺术的特殊“情缘”。

林翰冰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福建漳州平和人。他从小就热爱艺术,喜欢画画。“我特别喜欢幻想,整天爱琢磨一些奇怪的事,也许这就是艺术天分。”林翰冰说,后来,他如愿考上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工业设计专业。他梦想毕业之后能当个随心所欲的艺术家。

但他的艺术之路走得并不顺。1989年,从学校毕业后,林翰冰一开始未能进入艺术类单位,而是进了鼓浪屿的一家高频设备厂,当一名普通的工人。两年后,鼓浪屿开始搞旅游纪念品开发,他的艺术才能受到赏识,被调去开发旅游工艺品。

可好景不长。“5年后,这家企业因效益不好解体了。”林翰冰说,之后,他辗转不定,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不过,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艺术的灵感来得猝不及防。“一次,我与友人用餐时,点了一条桂花鱼。我埋头吃鱼,吃完了用筷子夹起那鱼骨头来看。”林翰冰说,当鱼肉都被吃干净后,鱼骨的形状清晰地呈现出来。

灵光一闪,照亮了林翰冰的内心。“好美啊,这骨头真像是一个美丽少女在拉小提琴!”林翰冰说,从那时起,他便起意要以鱼骨入画,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林翰冰说,鱼骨画,顾名思义,是以鱼骨材料为原料,构图作画。常见的鱼骨材料包括鱼骨、鱼骨刺、鱼鳍、鱼鳞、鱼眼、虾须、蟹壳等,都是餐桌上寻常可见的废弃物。鱼骨材料一般要经过脱肉、净白、去腥、去味、防霉、烘干等12道工序,方可作画。由于鱼骨材料造型各异,变化万千,经过巧妙构思和精心搭配,可制作成各种精美的画。截至目前,他收集了五六百种鱼的鱼骨,共制作了1000多件鱼骨艺术品。

2006年4月,林翰冰在鼓浪屿上创办了东方鱼骨艺术馆。这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首家专业鱼骨艺术馆。目前,这座鱼骨艺术馆也成了鼓浪屿的“地标”,每天吸引不少游客。

在林翰冰看来,鱼骨艺术变废为宝,是一门崭新的环保艺术。“鱼骨材料取自自然界,其造型、色泽、质地都具有一种天然的美感,所以,鱼骨画是一种自然艺术品。”林翰冰说,开设鱼骨艺术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推广这种变废为宝的环保艺术,倡导环保观念,宣传海洋文化。他期待,未来能建造一座国际海洋文化艺术博览园,让更多人了解环保艺术。

【深度分享】

卖掉惟一的房子办展览

记者:什么灵感触发了你要做鱼骨画?

林翰冰:鱼骨艺术体现的是大自然的美,鱼的胸骨和书法大篆笔画相似。研究后,我发现这门艺术非常精彩。

记者:毕业以后,你其实没有在从事艺术工作,一度还挺困难,是什么让你坚持下来?

林翰冰: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他们没见过,也不知道鱼骨能做什么。

早期创作是相当辛苦的,没有钱赚,还要借钱投入,负债累累。但我觉得我发现了一门新的艺术,感受到新的乐趣,所以我乐于付出。

2005年,我已作了100多幅鱼骨画,也觉得应该让大家看看。为了办展览,我卖掉了家里仅有的一套房子,可谓是倾家荡产。很多人应该不会理解,但是我老婆很支持,我也很欣慰。

一天买了几万元的鱼

记者:鱼骨都来自哪里?

林翰冰:这些鱼骨都是常见的废弃物,来自酒楼、大排档、社区、渔民等。有一段时间我很疯狂,为研究鱼骨,一天买了几万元的鱼。只要是没见过的鱼,再贵也要买回来。在我眼里,鱼骨比鱼肉更贵重。

记者:鱼骨画怎么制作?

林翰冰:处理鱼骨要进行脱肉、去腥、烘干等十多个工序。经过我特殊处理的鱼骨,可以百年不变质。鱼骨艺术的创作有两种形式,一个是根据形状来创作,一个是根据题材再来找鱼骨。

梦想建立海洋文化博览园

记者:近期的题材好像都比较倾向于环保?

林翰冰:在2005年之前,因为发现了新的鱼骨艺术,收集鱼骨成了一件很开心的事。但后来越来越多鱼骨发黄、严重变形,我的心情变得十分沉重,所以想创作环保题材的作品来引导大家关注环保。

记者:你的梦想是建一个国际海洋文化艺术博览园?

林翰冰:是的。可以分为六个功能区:海洋科普区、世界鱼类展区、中国渔民文化展区或世界渔民文化展区、鱼骨艺术展区、鱼骨艺术体验区、休闲娱乐体验区或科普区。(记者 叶子申)

[责任编辑:黄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