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歼-20隐形能力不足为惧
仿佛是为了减少大陆歼-20战机亮相带来的冲击,不少台湾媒体不约而同引用西方媒体的说法,“唱衰”歼-20。
台湾《中时电子报》2日引述一篇刊登在CNN的评论文章称,军事专家贾斯汀·布朗克(Justin Bronk)表示歼-20的隐形能力并无法与F-22与F-35等美军战机相提并论。
布朗克是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研究员。他表示,歼-20前鸭翼、几乎没有掩蔽的发动机与后翼的设计都大幅减低这款战斗机雷达截面积可变小的程度。而一款战斗机隐形性能上表现的好坏,首先就取决于雷达反射面积的多寡。由于大陆在雷达波涂装(指吸波材料)的技术掌握上明显不如美国,歼-20的隐形能力几乎从一开始就输给F-22与F-35。大陆飞行员在空中一旦与F-22或者F-35遭遇,根本还来不及发现美机踪影就会被击落。
尽管如此,布朗克还是列举出了几个歼-20的优点。首先,体积巨大的歼-20能装载更多的燃油,这意味着大陆空军在亚太地区能够打击比过去更远的地方。其次,同样因为体积原因,歼-20装备的武器系统也超过F-22与F-35。最重要的,则是歼-20在数量上也必然会生产的比两款美军战斗机还要多。歼-20的存在,将严重威胁美国在西太平洋的空军基地、航空母舰、预警机与加油机。
布朗克承认,即便歼-20在空中比F-22或者F-35还要更容易发现,这款飞机对美国与其盟友在亚太的布局还是具有威胁性的。这个威胁完全可以与大陆的航空母舰还有一系列的弹道飞弹相提并论。歼-20一旦大规模量产并服役,其意义与解放军现有的苏-30与苏-35系列战斗机绝对不可相提并论。对于美国而言,歼-20的出现至少将增加美军在台湾海峡与钓鱼台冲突时可能面对的挑战。
至于对日本、韩国与台湾地区等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伙伴而言,歼-20的降临则将改变整个亚太地区的游戏规则。
《苹果日报》则引述在大陆名声不佳的《汉和防务评论》主编平可夫的话说,仔细观看两架歼-20的飞行表演视频后,认为它不算是第五代战机,无法与美国的F-22空战。平可夫声称,
因歼-20硕大机身及大型前翼的独特设计,使它在地面防空雷达面前比F-22及俄罗斯的T-50有更大的雷达反射面积。平可夫还声称,是否装备推力矢量发动机是衡量第五代战机的标准,歼-20则没这技术。
台航空工业人员:“国机国造”令人心急
相比之下,台湾航空工业的业内人员还显得比较理智。台中市航空工业从业人员郝至顺在联合报网站发文称,称大陆歼20亮相吸睛,而台湾的“国机国造”令人心急。
他说,大陆珠海航展首度亮相的新一代隐形战机歼-20,成了航展最受瞩目、全球航空及国防军事最重大的新闻。看到报道,我这个航空工业一介老兵,真有说不出的难过与感触。
他回忆说,29年前,台湾IDF“经国号”战斗机研发成功以后,在国际航空界顿时声名大噪,美国航空周刊专刊在1992年4月27日专刊报道了“经国号”战机,当时的台湾的航空工业,在国际航空业界不仅引领锋芒,造成震撼,也为台湾带来至高无上的荣耀。国际间知名航空大厂竞相来台参访并提出合作计划,法国达索公司就在航发改制后颁发第一张航空认证给汉翔,奠定汉翔及航空厂商今日成国际民用航空供应链重要的合作厂商。
20前台湾第一次“民选总统”时导弹危机,当时F-16及幻影战机尚未成军,经国号战机肩负第一线“保国卫民,防卫领空”的任务, “9.11”与金融海啸事件后,汉翔及航空厂商在IDF量产结束后,仍然咬牙苦撑,等机待变。
歼-20由大陆自研自制,早在5年前即已完成首飞,如今正按计划预备投入服役序列,反观台湾历来防务决策与军事装备换装的速率与之相较,实在难望项背。
再谈到韩国自行发展的T-50教练机,除了已成为韩国军方主要教练机种,且已陆续向国际间销售,而衍生型TA-50攻击机,也在几月前试飞,韩国上下倾力发展航空工业决心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岂可等闲视之。
台湾今年“总统大选”,航空厂商有如久旱望云霓,终于嗅到航天发展气息与重获新生的喜悦。蔡英文上任已经五个多月了,“国舰国造、国机国造”的宣示言犹在耳,看到大陆和韩国极力发展航空工业的气势与成果,怎不令人心急。
作者吁请台湾当局执政者严肃面对,勇于承担,排除万难,积极推动“国机国造”的政策旨意,让航空厂商重新擦亮金字招牌,多年以后我们自研自制的教练机与下一代战机,必将肩负起“保国卫民”的重责大任,台湾航空工业必将奋起,发展航空工业需要的只是决心与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