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下午,通往欢乐岛的路上,查票员(红衣男子)与同伴(黑衣男子)一起查票。只有持着简易票的游客才能通行。
10月3日中午,漾堤口村河道边有不少简易码头,停靠着旧木船。
记者购买的欢乐岛门票(左)和对方给的简易票(右)对比,简易票上盖有“杨献章”印,凭此才能进入欢乐岛。
原标题:白洋淀景区的“内忧外患”
3日,河北白洋淀景区内游人如织,似乎并未受到8月“死鱼风波”的影响。
作为国家5A级景区,白洋淀去年曾遭环保部门通报,旅游乱象也被多次曝光。
记者10月2日探访发现,如今的白洋淀,仍存乱象。景区外,周边村民组建“黑船”船队,分工明确,拉客入淀;景区内,景点门票收费混乱,发放不正规票据,甚至有网友质疑景点设有“低俗表演”项目。
对此,景区管理方表示景区“有历史遗留问题,管理难度大”,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乱象一
车站揽客直接拉进村
10月3日下午两点,一辆由北京驶来的中巴在安新汽车站停靠,五六个中年男子和一排电动三轮车围上来揽客。
记者上了一辆“黑车”,司机告诉记者,去白洋淀有两种,“一种是从景区走,一种是从村里走。”他解释说,景区进淀要收40元门票,而村里则可以直接坐船进景区。
司机口中的可以直接进景区的村就是漾堤口村,他称其为“嘎子村”。据他介绍,在白洋淀景区周边环绕的36个村庄里,“嘎子村”离景区最近,游客多选此地入淀。
记者表态“走村里。”司机随即掉头,将记者带回到安新汽车站门口。司机透过车窗招呼过来其中一名中年妇女,戴着遮阳帽和口罩。“上车,进村的,一个。”
中年妇女上车后告诉记者,白洋淀景区300多平方公里,周边的村子都可以乘船直入景区。她介绍自家的“项目”:“坐船从水路走,转一圈后进入景区,收费一百多元一人,进景区后再自行买票游玩。”
她称,这种玩法叫“原生态”,还能逃掉景区40元/人的入淀费,所以很多游客都愿意从村里走。“船都是自家的,最近游客多,要船还得预订。”
汽车从县城往东行驶6公里便是漾堤口村。司机将车靠边,中年妇女带记者进村,不远处另一名妇女骑着电动车迎过来,“她是我二嫂,你跟她走就行。”中年妇女说完回到车里。
乱象二
村民组船队拉游客安全设施堪忧
“二嫂”领记者沿着小路来到河边。一块旧木板搭着一艘拆掉座位的废弃游艇,算是简易码头,另一侧靠着一艘破旧的木船,“这里就是白洋淀的水域,沿着这里划进去就到景区了,还能体验一把原生态。”
她口中所谓的“原生态”,就是从村里划往景点途经的一段芦苇荡,航道狭窄且水面漂满浮萍。记者看到,沿着河岸居住的几户人家屋后都有这样一个简易的“码头”,也都停靠着几艘旧木船。
木船十分陈旧,站上去会大幅度摇晃。船面上的木板布满沟痕,舱底积着黑水和杂物,垫一块木板就是座位。“二嫂”摇起用布条绑住的木桨,船头舱底塞着一套救生衣,也未要求记者穿上。
“二嫂”往芦苇荡摇去,她告诉记者,自己家里有一支船队,而自己就是船队队长。“你这一艘是今天队上最后一艘船了,队里20条船,全都派出去了。”二嫂说,这几天生意好,从村里进景区的人多。“平时自己负责联系,不划船送客。船队的船都是自己家的,船工也都是自家亲戚。”
“二嫂”打了一通电话,问“谈好价钱没有?”挂断后告诉记者,“我们的船一般一条260元,只负责接送游客进出景区,但景区门票得自己掏钱。你一个人,就收你200元好了。”
她介绍,村里现有两支船队,成员都是亲戚关系,都做着拉游客进景区的营生,“吃5到10月的旅游旺季。”
偷偷送游客进景区,没有人管吗?“二嫂”直截了当地说,他们就是属于偷税漏税,偶尔也会碰见景区的巡查队,查到了要扣船,得交钱把船赎回来。“附近两个村都干这个,靠水吃水,时间久了景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小船拐过丛丛芦苇,中途遇到五六条回程的小船,差不多大小,有摇桨的,也有在木船后安一个小型发动机的。在二嫂口中,这就是“游艇”,价格也要贵一点。
路过船工不少是“二嫂”队里的,船上大多坐着五六个游客,有老人也有小孩,未见一人穿着救生衣。二嫂说,最多的时候一条船坐了9个人。
乱象三
让游客称亲戚躲检查
十几分钟后,船来到一片宽阔的水域,游船也多了起来,不远处就是白洋淀休闲岛景点。
一条载着六七名游客的小船靠了过来,船工是一名年纪偏大的妇女。两条船在水面上头尾碰上,“二嫂”走到船尾,与对方船工一起迈步交换上船。
船工划动记者的船,她说自己57岁,是“二嫂”姑姑。临行前,“二嫂”告诉记者,景区会有人接应,“是我们的副队长,回来联系他就行。”
“姑姑”称,接应的副队长则是自己的二哥,也就是“她的二叔。”
没划多久,一艘坐满身穿橙色救生衣的船只开来,“姑姑”突然停了桨,走到船头,翻出一件脏毛线衫,铺在了记者脚下,“像是巡查的人来了,你赶紧躺下。”
“姑姑”一脸紧张,指挥记者屈身侧躺进了一米宽的船舱内。“最近查得紧,万一查到了你就说是自家亲戚。”
三四分钟后,轰隆声远去。“可以露头了。”“姑姑”长出一口气。
船直接靠在白洋淀景点休闲岛上,上岸后,“姑姑”要求记者“交钱”,200元,也没有给记者开具任何凭证。
副队长“二叔”在休闲岛售票处等候。
“姑姑”将记者支付的200元交给他,转身离开。“二叔”引着记者来到售票窗口。买完票后,“二叔”给记者留下电话,告诉记者回来时联系他。
下午5点,记者来到上岛的地方准备回程,“二叔”把记者跟另外两名游客安排到一条船上,这条船尾部加装了一个发动机,船工单手操控发动机,行进迅速。
同船的两个游客告诉记者,自己是在汽车站被三轮车拉过来的,“跟师傅说去白洋淀景区,直接就被拉到村里了。到了之后挺奇怪,钱交了也就认了。”
回程的船工是“二嫂”的丈夫,杨哥。他告诉记者,现在这一行不好干。船队每天都分账,一个船工一天能跑两个来回,挣七八百元,淡季的时候一天四五十块钱。
晚8点,杨哥跟“二嫂”回到家吃上晚饭。客厅桌面上摆着“账本”,密密麻麻。送记者进村的人、“姑姑”和“二叔”也都来到“二嫂”家准备开会。
“每天都要开会分账,我们这一行体力活也是脑力活。”二嫂说,明天一大早还得出去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