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要开始发力打造武夷山为核心的旅游“朋友圈”了!
这个圈子范围多大,如何实现从面积版图到体量总量的跃升?近日,省政协召开常委会议,专门就“打造文化与生态相融合的大武夷旅游圈”这个议题,召集各方进行专题协商。
发展大武夷旅游圈,具有战略意义
大武夷旅游合作缘起上世纪90年代,武夷山、泰宁、将乐发起构建了“绿三角”合作机制。发展至今,形成了以武夷山为核心,南平、三明、宁德、龙岩等周边地区一起参与的大武夷旅游圈格局。
这个圈子的土地总面积约为8.17万平方公里,人口1065万人,分别占全省的65.9%和27.7%;区内拥有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国家湿地公园,有武夷山、福建土楼、中国丹霞3处世界遗产地,宁德、泰宁2个世界地质公园,6个5A级旅游景区……
一连串的世界级、国家级数字表明,大武夷旅游圈范围很广,是福建生态文化资源禀赋最富集的地区,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是“清新福建”核心品牌。
这么好的条件,旅游圈发展如何?课题组的一个调研案例发人深省:去年江西一个上饶市接待游客的规模和旅游总收入,就相当于大武夷旅游圈四个市的总量。
现实差距很大。“我们不能把福建的良好生态当成一张奖状贴在墙上,把福建文化当成古董埋没在地里,而是要通过发展旅游,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变为老百姓口袋里的财富。”省政协主席张昌平的一番话,让人印象深刻。
近日,中央印发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赋予福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的重任。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委员们认为,壮大发展大武夷旅游圈,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是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要抓手,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是关系福建长远发展的。
激活壮大朋友圈,需各方共同努力
协商会上,与会代表共同为“朋友圈”下一步扩大版图、提质增效献计策、出实招。
省政协副主席张燮飞代表专题调研组建议,要高起点做好规划,强核建圈,优化“一核两翼、多点连线”空间布局,提高大武夷旅游圈核心竞争力,推动全域旅游整体发展。
省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副主任马照南提出,借鉴国内国际成功经验,以武夷文化生态基因和元素为基础,大思路大手笔打造与武夷文化生态旅游相适应的大型景观,不断催生文化生态新业态。
鉴于日前大武夷旅游圈内两个5A级景区因管理混乱、厕所革命滞后等问题被国家旅游局严重警告,省政协常委、民革省委副主委柳红认为,大武夷旅游圈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刻不容缓。她建议,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旅游景区“最后一公里”,实现高铁站、机场和城市交通、景区的“零换乘”,构建无障碍旅游交通网络。
针对大武夷旅游区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机制不健全,存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省委副主委侯建明建议,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成立大武夷旅游圈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形成联席会议,由省领导任组长,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会上,省旅游局、发改委、文化厅、交通厅、农业厅等省直部门和南昌铁路局负责同志,先后积极回应委员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具体举措。
省旅游局表示,将以文化生态为核心构建大武夷旅游产品体系,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完善大武夷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大武夷旅游圈的文化与生态融合。
省发改委表示,将加强大武夷旅游圈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国家“十三五”规划储备项目的实施,提升文化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水平。
省文化厅将进一步提炼朱子文化核心思想,通过举办青年文化产品创意大赛,加强大武夷旅游圈的宣传推广力度。
版图再升级,跳出圈子看圈子
“打造文化与生态相融合的大武夷旅游圈”课题一经提出,在武夷山周边引起了热烈反响。该课题不仅引起我省重视,还得到了江西、安徽和浙江的关注。
目前,共同建设中国最美的高铁旅游、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方案,已经浮出水面:把武夷山、三清山、婺源、黄山这一带用高铁和高速公路、飞机场连接起来,让世界各地的旅客可以从武夷山落下来,一路游过去,从黄山离开,倒过来旅游也一样。“如果做到这个程度,那这个区域就可能真正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旅游目的地。”
据介绍,目前云南、贵州、广西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过联合发挥三省优势,着力打造中国滇桂黔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委员们认为,如果跟不上这个趋势,不能用全新的理念、长远的眼光来发展旅游业、壮大旅游圈,不仅新的市场份额占不到,甚至还会丢了原有市场。
以心相交,共同发展,成其久远。委员们呼吁,各级各部门要树立一盘棋思想,以“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胸怀,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借鉴滇桂黔共同发展旅游的经验及推进厦漳泉同城化的做法,联动抱团发展,把各自优势资源挖掘出来、发挥出来,真正把大武夷旅游圈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