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全世界都将感受到其影响。中国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方面的通缩曾经尤其严重———这反映了经济中诸多部门供应持续过剩,尤其是那些由国企主导的部门。7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7%,而6月则下降2.6%。但从环比看,其实际上涨0.2%,其中金属价格领涨,这得益于持续进行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澳新银行的研究显示,到7月底,中国已经踏上实现钢铁和煤炭减产目标的道路。工业产值增长放缓,投资减少,这正是中国所需要的。
如果分析人士预期通缩即将结束的判断正确,那么实际的债务负担将减轻,给负债累累的公司带来一些安慰,并将移除笼罩中国的最大阴云———人们对债务增长不可持续以及发生金融危机的担忧。而且,在许多人担心货币政策过于紧缩,而央行担心调低利率会导致资金外流规模变大之际,这还缓解了中国人民银行降息以及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压力。
朱海滨说:“对中国公司而言,实际借贷成本正大幅下降。去年为7%到8%,但实际上可能降至2%以下。”另外,在去年出现利润不足的趋势后,朱海滨预计,2016年企业利润前景光明得多。
其他力量也在帮助中国企业应对债务问题。即使央行不下调利率,银行也面临来自国内债券市场的竞争压力,债券市场可向企业提供越来越有吸引力的、替代贷款的产品。
设在伦敦的安石集团的研究负责人简·德恩指出:“自2014年以来,以美元计算,中国债券的表现优于美国债券,中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债券名义和实际收益率为正的唯一国家。”
当然,通货膨胀往往是一柄双刃剑。如果通胀上升过快,投资者可能要求债券给予更高的收益作为补偿,而人民币可能贬值,引发又一轮更加可怕的资金外流。但陷入通缩泥潭的日本展示了通缩的危险。目前,中国家庭不同于日本家庭,在政府债券市场的投资总体上可以获得正收益,为消费提供了支持。
这并非2009年那样的高速虚增长,当年的虚增长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推高到不可持续的水平。当然,可能还要等好些年中国才能成为全球避风港。但至少它看起来不再是即将下沉的陷阱。
高盛报告:微观数据表明中国经济转型成效显著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8月16日报道】题:高盛微读中国:成衣变机电,小麦换大豆
国际投资银行高盛集团今天在一份市场报告中指出,在分析判断中国经济再平衡努力究竟成效如何时,应更多关注具体微观证据,而不宜纠结于传统的宏观数据。
总部在纽约的高盛集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把中国市场作为集团发展的一大重点,在大中华经济圈的业务十分活跃。
在报告中,高盛从过去十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和进口大宗商品组成的具体变化着眼,主张从微观层面透析中国经济从投资、制造和出口为主的所谓旧经济,向消费与服务为主的所谓新经济转型具体成效如何。
报告说:“虽然中国对外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仍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相仿,但出口商品的组成已发生了显著变化。”
高盛分析指出,鞋类、成衣、玩具等占据了中国1995年主要出口商品的前五位,而2014年的主要出口商品已被电信设备、自动数据处理机械、热阴极整流管、家具和首饰等取代。
分析进一步指出,从出口商品种类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在全球经济“价值链”中的地位显示出升级趋势,正在从以低利润、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产品组成,向较高附加价值商品的组成过渡。
在出口商品种类和结构出现全面升级的同时,高盛的报告还关注到过去十年中国进口主要大宗商品种类发生的微妙变化。
分析说,在过去十年中,与所谓的新经济关系密切的大宗商品———比如大豆、镍和汽油等———进口量都高速增长;而与所谓的旧经济相关的小麦、钢铁和柴油等大宗商品的进口量则变化不大。
高盛的分析认为:大豆主要被用于饲料生产,进口大增说明中国市场对肉类、乳制品的需求猛增;镍主要用于工用和民用合金消费品的生产;汽油、液化气等商品也主要以民用消费为主。
分析报告还指出,当下很多经济学家和分析人士习惯使用投资占中国GDP的比例来衡量中国经济转型程度,这种方法存在误区。
高盛认为,所谓旧经济就是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这种看法并不全面,因为中国目前的投资占GDP比例不大可能出现大幅下降现象。报告借鉴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前例指出,这些国家的经验表明,投资占GDP比例不一定会因为经济转型而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高盛的上述分析基本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发展趋势表示乐观。
与此同时,也有分析人士不那么看好中国进一步改革的前景。
就在上述高盛分析报告公布之前不久,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区主管、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经济学家埃斯瓦尔·普拉萨德,在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中国国企和地方政府债务激增已经对进一步推进改革构成严重的威胁与障碍。
普拉萨德称,仅仅是国企债务一项如今就已达到中国GDP的1.5倍。中国政府如果希望维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那就很难避免继续允许信贷额增长。
他认为,中国政府能否在既要发展速度又要维持社会稳定,既要市场化又不能完全放任市场等很多时常相互矛盾的执政主题夹缝中走出一条路来,现在还很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