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高地价”引热议 8131套公共租赁房下月开建

海西晨报

上周厦门集体出让6幅商住用地,引发了新一轮以“高地价”、“高房价”为关键词的热议。随着地价成交额愈加上扬,许多市民对今后的房价走势感到担心,一些“无房族”更是开始困惑如何解决自身的住房问题。

对此,不少业内专家认为,房地产市场本身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特性,决定了商品房价格高低与否其实都遵循着市场规律。政府除了行政手段调控外,更重要的是充分担当“兜底者”和“保障者”的角色,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更大比例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让市民“居者有房住”。

记者昨日从市建设局、市住房保障办了解到,与业内人士的看法不谋而合,除继续大力推进针对本市户籍中低收入家庭的保障性住房外,厦门正紧锣密鼓推进面向本市户籍的中等和中等偏上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夹心层”及稳定就业的新市民等更广泛群体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分配工作,力求满足市民多层次住房需求。

下季度推出

2个批次保障房申请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坚持住房保障就是保障民生的共享发展理念,把建设好、管理好保障性住房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基本实现本市户籍低保家庭“应保尽保”。今年以来,厦门加快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重点的住房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加快构建立体式多渠道住房保障网络,努力让本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及来厦稳定就业的新市民居者有其屋,以实现“住有所居”的共享发展。

造价不高水平高、标准不高质量高、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厦门舍得拿出好的地块建设保障性住房。记者从市建设局获悉,截至目前,市本级已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房源共60851套,其中已竣工交付38024套,实际配租配售35309户,在建华铃花园二期等8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共12827套,还有洋唐居住区三期等2个项目约10000套正在规划建设。自去年10月以来,厦门共启动了4个批次保障性租赁房申请分配工作,其中今年已申请受理两个批次、共6045户,完成交房入住5245套,今年第四季度还将推出两个批次的申请受理分配。

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厦门的保障性租赁房申请需求在2017年上半年将开始趋于平稳,今后保障性租赁房的房源按每年分配4000套增量来计算,目前在建、规划建设的房源可基本满足我市2020年以前的申请需求。

9月底开建

8131套公共租赁房

此外,厦门首批计划新建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园博公寓、珩琦公寓、后吴公寓将于今年9月底开工,建成后将提供8131套公共租赁住房(详情见图表)。市建设局正会同规划部门初步选址其他5个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地块,预计建成后可新增公共租赁住房约10000套。

厦门将以扩大公共租赁住房有效供给为目的,以略低于市场租金标准,分批次向符合条件的本市户籍中等和中等偏上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夹心层”和在厦稳定就业的新市民提供公共租赁住房,满足其过渡性、阶段性的基本住房需求。据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向厦门教育、卫生计生行业的首批公共租赁住房配租工作将于近日完成。同时,市住房保障办会同相关部门,已启动面向厦门公交司机、环卫工人的公共租赁住房配租工作。

观点

用土地拍卖收入

建更多保障房

针对这一轮全国性的地价上涨现象,记者发现最近业界普遍有一种声音:即政府可从土地出让金收入中拿出更大比例,加大力度构建住房保障体系,让市场商品房和政府保障性住房“两条腿”走路,科学合理系统地解决住房问题。

厦门均和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崎指出,商品房市场是根据自身的市场规律去发展的,房子价格高低也是由开发商和购房者根据市场规律去调节。近段时间以来,厦门通过加大土地供应、推行新的住房信贷政策、严肃查处行业违规行为等方式,政府已经将调控力度尽可能最大化。下一步,政府会以更大的力度发展保障房。一方面,政府可通过向市场有序供应商品住宅用地,从土地拍卖的溢价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建设更多的保障性住房。另一方面,政府拿出地段较好的土地,加快建设大批高质量保障性住房和公共租赁房,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住房保障的目标不应该是人人买房,而应该是人人有房住。”王崎说,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能有效缓解当前的民生压力。

[责任编辑:黄如萍]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