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首推肉鸡“人道化”屠宰:杀鸡要考虑鸡感受

齐鲁晚报

肉鸡屠宰再也不能“任性”了,而是在屠宰前要让其感觉舒适,没有恐惧和压力。据齐鲁晚报8月28日报道,日前,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孙京新主持制定的山东省地方标准《肉鸡福利屠宰技术规范》通过质监部门批准发布,这是山东省也是全国首次制定的关于肉鸡福利屠宰的行业标准。

据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欧盟等国家通过的人道屠宰法案也已经成为限制中国肉类产品出国的壁垒。据观察者网查询,2007年12月16日,中国在河南郑州启动了首个“人道屠宰计划”,制定人道屠宰相关技术标准正是该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后,中国从试点省份河南开始,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意味着猪等家禽们也将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人道”权利。

福利屠宰不仅人道,对品质改善也有好处

据齐鲁晚报报道,肉鸡福利屠宰是指肉鸡在屠宰前和屠宰时如何适应其所处的环境,满足其基本的自然需求。科学证明,如果肉鸡感觉舒适、能够自由表达天性并且不受痛苦、恐惧和压力威胁,则满足其福利的要求。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家禽创新团队加工与质量检测岗位科学家、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孙京新介绍,在肉禽加工行业,禽类屠宰过程中的福利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组织的关注和重视。这一方面是人道地对待动物的直接反映;另一方面,也是有效地改善产品品质的需要。

针对肉鸡屠宰过程中出现的关键质量安全问题,孙京新的科研团队联合南京农业大学等肉类研究主要院所和省内骨干肉类企业进行了多年研究,重点攻克了肉鸡抓捕工具、最佳禁食禁水及运输参数、宰前静养间设计、挂鸡方式、致昏工艺等一系列技术难关,制定出《肉鸡福利屠宰技术规范》。

规范中提到,抓捕、运输、装卸等过程中,要采取降低应激的措施。抓捕鸡时要用捕捉器或双手抓双翅等,不能抓单只翅膀或大腿部,禁止拖拽等;运输过程不超过3个小时,还要注意温度和卫生;宰杀前要静养,要安装胸部抚摸板,使鸡得到依靠和摩擦,有助于保持安静;宰杀时必须先通过气体等方式将其“致昏”,使其失去知觉。

山东首推肉鸡“人道化”屠宰:杀鸡要考虑鸡感受

现代化自动养鸡厂

过去福利屠宰无章可循,制约中国鸡肉进入国际市场

孙京新教授介绍,山东省是最早引进白羽肉鸡进行大规模集约化现代化养殖的省份。目前,山东省肉鸡养殖数量占全国20%以上,居全国首位;鸡肉出口数量占全国半壁江山,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山东省肉类产业结构中禽肉产出占40%以上,是全国唯一一个禽肉产量超过猪肉产量的省份,最接近发达国家(如美国)禽肉产出水平。

我国肉鸡加工产业化起步晚,屠宰技术还不够成熟,特别是福利屠宰程度不高,在宰前管理、产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等方面还缺乏技术规范,导致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应激,鸡肉淤血和微生物污染严重、断翅断骨比例大、鸡肉类PSE肉发生率高、保水性和色泽差,肉鸡初加工过程中福利屠宰无章可循,使中国鸡肉及制品难于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发达国家开展肉鸡福利屠宰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较早,并形成相应的标准和法规,近年来也开始要求鸡肉产品进口时要经过动物福利认证,对山东省鸡肉及其制品出口形成非关税壁垒,致使山东省肉鸡行业普遍因福利屠宰标准缺乏而致产品出口受阻。

为国内首个肉鸡福利屠宰的行业标准

日前,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山东省地方标准《肉鸡福利屠宰技术规范》送审稿进行了审定。专家组最终一致认为,该标准是针对山东省肉鸡加工业缺乏具体可操作的福利屠宰技术规范的实际情况,并在开展大量试验研究基础上根据产业生产实际需要而制定的。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对肉鸡屠宰加工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并广泛征求和采纳了省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所制定的标准适合山东省和我国肉鸡福利屠宰加工发展需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这是山东省也是全国首次制定的关于肉鸡福利屠宰的行业标准,标志着肉鸡福利屠宰终于实现标准化加工。

孙京新表示,山东是全国肉鸡生产大省,这一标准将有利于促进山东以及全国肉鸡实现标准化福利屠宰加工,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加工技术水平,也有利于加快鸡肉质量安全控制与国际接轨。

延伸阅读:

河南省郑州市启动了首个“人道屠宰计划”

(2007年)12月16日河南在郑州启动了首个“人道屠宰计划”,内容包括制定人道屠宰相关技术标准,培训合格人道屠宰技术人员等。今后,将从试点省份河南开始,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意味着猪等家畜们也将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人道”权利。专家指出,试验表明,动物和人一样,对死亡有着极度的恐惧。不正当的屠宰方式,不但会使动物受到惊吓,还会出现肉品淤血、表皮有斑点等现象,从而降低肉品品质。(《大河报》2007年12月17日)

人道屠宰技术标准关于猪怎么被杀死的规定特别细致,让人感动。主要包括有:卸猪台坡度要不能大于20度,让猪缓慢从车上走下,避免摔伤,不得将猪四肢捆绑倒挂;赶猪要用塑料拍轻拍,温柔地“哄着”它们走;在上“断头台”的途中,还要看到自己的伙伴,让待宰的猪没有恐惧感;电击昏猪后,要在15秒内刺杀,避免动物恢复知觉而造成痛苦;猪被宰杀时必须隔离,不得让其他同类看到等。

古人说“千古艰难惟一死”,可是死便死矣,还往往受尽羞辱,封建社会那些五花八门的杀人方法,就是为了羞辱死者,既惨无人道,又野蛮落后。如今,社会进步了,不仅判处死刑的人“可杀而不可辱”,而且惠及动物,它们也是“可杀而不可辱”。大家都要死得有尊严,死得体面。真为猪们高兴,河南的猪们有福了,全国的猪也在翘首以待,它们将来也可以像大多数同类那样,生得愉快,死得安乐。

或曰,这个条例过于“超前”,有点“理想主义”?其实,这并不算超前,许多国家都早有类似条例,譬如欧盟一些发达国家就有明文规定,小猪从出生开始至少有吃13天母乳的权利,拥有铺有稻草的猪窝的权利,拥有供其拱食的泥土的权利,拥有玩健康玩具的权利。另外,猪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保持运输车的清洁,要按时喂食物和喂水,运输时间超过8小时就要休息24小时。甚至在猪被宰杀之前,还规定了必须对其进行全面清洗,必须隔离屠宰,不让其它猪看到,杀猪要快,必须用电击法,等猪完全昏迷后才能放血和解剖。所以,这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

2006年,中国肉类总产量达8051万吨,其中猪肉5197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2%,连续16年稳居世界第一,比第二至第十名的总和还要多。然而,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中国出口猪肉仅为27万吨和8.3万吨。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国、欧盟等国家通过的人道屠宰法案已经成为限制中国肉类产品出国的壁垒。

另外,从儒家文化传统来看,圣人们虽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却要求“君子远庖厨”,也就是不看不闻动物被宰杀烹调的情景,其实也是关心动物福利表现之一。这似乎有些“虚伪”做作,但总比一边听着动物惨叫,一边吃得津津有味的老饕们,要文明人道得多。

河南是养猪大省,率先启动“人道屠宰计划”,是进步与文明的表现,值得肯定和推广。然而,在关心动物福利的同时,也千万别忘了更重要的还是以人为本,关心人的福利,别忘了孔子还有一个经典故事:家中马厩失火,他从朝廷回来,问:“伤人乎?不问马。”

[责任编辑:黄如萍]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