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感谢漳州训练基地 漳州被女排称为“娘家”

新华社

2016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女排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以3-1逆转战胜塞尔维亚女排,为中国代表团拿到里约奥运会第26枚金牌。这是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获得奥运冠军,也是她们第三次获得奥运会金牌。

赛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主教练郎平特别感谢了位于福建漳州的女排训练基地!

郎平感谢漳州训练基地 漳州被女排称为“娘家”

漳州体育训练基地是中国女排在全国的三个主要训练基地之一,郎平和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女排多次到此训练,漳州也被中国女排称之为“娘家”。

漳州体育训练基地是一个伴随着中国女排诞生了诸多传奇的地方。这里孕育出荣获世界“五连冠”的中国女排英雄群体,被世界体坛誉为“冠军摇篮”。40多年来,训练基地传承优良传统,以“奉献”的精神做好后勤保障,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训练队伍。根据规划,训练基地将进行改建,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漳州体育训练基地诞生的传奇

1972年,中国第一个排球基地在福建漳州落户。为何是漳州?“领导重视,群众喜爱,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漳州体育训练基地副主任黄奇山这样解释。

位于福建东南部的漳州,从清末就有了排球运动。新中国成立以后,漳州高峰时曾同时有800支业余男女排球队,被称为“排球之乡”。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漳州,年平均温度21摄氏度,有利于运动员在高强度的训练后恢复体能。

漳州基地建成8年后,1981年中国女排以七战七胜的骄人战绩赢得了世界杯冠军,打破三大球冲冠的缺口。随后,中国女排又分别获得1982年第九届世锦赛冠军、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冠军、1985年第四届世界杯冠军、1986年第十届世锦赛冠军。一时,漳州体育训练基地这个培育世界冠军的摇篮引起世人关注。

自1976年以来,中国女排已有44次在漳州基地屯兵苦练,备战国际大赛。

现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曾在1998年7月30日情真意切的留言:“我们将永远记住漳州人民对中国女排的特殊感情,特殊理解,特殊支持。”

漳州体育训练基地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2008年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联合授予“2008年北京奥运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

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对全国74个国家单项体育训练基地进行考核并重新命名,经过考核,漳州基地被评为“优秀基地”,并命名为“国家排球福建漳州体育训练基地”。

基地后勤保障:让运动员有回家的感觉

现在的漳州体训基地分为北区和南区。南区主要是腾飞馆,和同在本世纪新建的中国女排训练馆、女排公寓组成;北区主要是办公区、老宿舍区和老馆区,这里就破旧许多,均为上世纪70、80年代的建筑。

黄奇山介绍,基地属于福建省体育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建的基地,人事由省体育局管。在上世纪70年代建立之初,基地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但从1995年至今,基地实际上已属于自筹自资性质运营。

“由于漳州体育训练基地大部分建筑物建设时间久远,场馆陈旧,条件简陋,已不适应训练需要。”黄奇山说,“但漳州的气候,丰富的后勤保障经验,以及对排球的奉献精神,是很多地方难以比拟的。”

郑强在漳州体育训练基地工作了10年,负责训练队的住宿、运动员的接送等。一旦有中国女排的训练,郑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上班时间就要随着女排的训练时间调整。

中国女排的车辆进门会不会被堵住?女排运动员们喝多少度的热水?医院医疗的专用通道是否已经沟通好?……所有这些,郑强和同事们都要事无巨细地准备,目的只为一个:“让女排运动员到这里有回家的感觉”。

负责餐饮的林森和科长则在常年的服务中练就了“火眼金睛”。除了科学的制定菜谱之外,他还得仔细观察运动员每天的就餐情况,队员喜欢吃什么,在菜品丰富多样的情况下,兼顾营养,让队员爱吃。

良好的服务和管理经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国家队、省队前来训练。这也成为训练基地收入的主要来源。

改建为训练基地迎来腾飞新机遇

黄奇山介绍,漳州体育训练基地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漳州体育训练基地将进行改建,总投资约1·4亿元。

在1985年建成的2号场馆内,绿色的细网封住了场馆顶部以防止水泥风化脱落。馆内的3个排球场地改成了6片羽毛球场地,从下午5点半到晚上10点半,向漳州市民开放。

“这应该是漳州市区最便宜的羽毛球场地吧,另外场地很好,交通方便,真可谓物美价廉。”正在打羽毛球的漳州市民陈丹说。她每周跟朋友来打两次,已经在基地打了三年。

黄奇山表示,根据漳州市政规划,包括2号馆在内的3个训练馆等建筑将拆除。届时,将新建一座两层训练馆,建筑面积达7100平方米,以及一座运动员大楼,建筑面积达22924平方米,平均可接待运动员400人次/天。

“新的训练馆将配备先进的设备,例如将鹰眼技术运用到排球比赛中。训练馆建成后,除了满足运动员集训需要外,也将向市民开放,”黄奇山说。

目前,该项目已通过可研和环评,计划明年1月份开工建设。

“等新场馆建好后,我们不仅可以接待国内的训练团队,还可以逐步拓展国际空间,接待来自国际上的训练团队。”黄奇山说,“我相信这是基地前所未有的腾飞新机遇。”

[责任编辑:黄如萍]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